走在心灵成长的路上我们总是从一个人单独的开始,原本的亲友与同事可能会觉得我们很奇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事物的看法日益分岐,讲话会越来越不投机,最后我们往往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怪人,或是心理有毛病的家伙,彼此间没有共通话题而自然逐渐疏远。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认识新的朋友,它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对于一成不变的人生感到不耐,试图去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渴望另一种形式与品质的生活,一种重视内在质量、清醒、觉知、和谐与喜悦的生活,一种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生活。我们与他们志同道合,很自然地就走在一起,结伴同行走向那「回家」的路,朝着那不可知的源头前进。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听着同一首歌曲,无论带领什么主题的工作坊,我也必然会放着「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心之所在即是家)这首歌。歌词如下:Been travelling a day Been travelling a year Been travelling a lifetime, to find my way home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My heart is with you。曾经日夜追寻,曾经年年追寻,一辈子都在追寻,追寻那回家的道路。家就在心灵所在之处,家就在心灵所在之处,家就在心灵所在之处,我的心与祢同在。
甚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敬重的鸟窠禅师,有一位侍者叫会通,跟着禅师一住十几年了,却迟迟未能开悟。久了之后,他也感到不耐烦,就打算出去参学。鸟窠禅师说:「何必要到外面参学?」侍者说:「你这里没有佛法,所以我要再出去向其他的人学习。」禅师就从自己破旧的衲衣上抽出一根布毛,说:「这不就是佛法吗?」侍者这下就悟了,原来佛法不在远方,佛法无所不在,只需老实的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夫就行了。所以后来的人就称他「布毛侍者」。
年轻时我认为路在外头,「家」在远方,极尽所能的去学习任何接触的到的法门,无论是新时代或是心理学以及传统的方法。当时觉得很受用,自己十分精进,但几年过去后,发现自己知识理论与技巧提升很多,但内在心灵与素质的成长却极为有限,我到了必需改弦易辙的时候了。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这首歌提醒了我:路在脚下,家在心中。我需要的不是更高深的理论,更炫人的技巧,更殊胜的方法,所以不再向外寻找,而是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之中,排除外境收摄心神,把注意力凝聚在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情上。这些年下来我身心更轻松、意识更清明,精力更饱满,常处于宁静、安祥与喜悦的状态中。
我终于走对路了,这是真实的「内在之旅」,朝向自己的安心之道。心安即是在家,这样就能处处无家、处处是家,随遇而安了。难怪流传甚广的「灵山偈」这样写着「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我既在路上也在家中,所以路上的朋友既是同伴也是访客,我以欢喜的心欢迎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所有伙伴,让我们一起经由「内在之旅」走向源头,走进心灵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