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说“情怀”

作者: 黎小爱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06:25 被阅读13次

    什么是情怀,有人解释为一种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也有人觉得是一种以心灵的满足而不计名利得失的品质。心境也好,品质也罢,我以为,一个具有真性情的人的言行,不矫揉造作,能激起多数人的共鸣,就可以称为有情怀。

    真的情怀,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更不会随着地位的攀升而消逝。比方说,我们读《三国》,就会发现身居高位的领导们就都很有情怀。

    领导的情怀,贵在自知且知人。说到识人,当首推吴主孙权。刘备兴兵伐吴,吴国派赵咨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问:“吴王乃何如主也?”,赵咨答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一席话,说得曹丕心服口服,笑称:“先王当年也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领导的情怀,还在于仁义。提起仁义二字,自然会想到皇叔刘备。虽贵为大汉天子皇叔,但刘玄德总是待人谦卑,常怀一颗悲天悯人的仁义之心。西晋史学家陈寿也评价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刘备求贤若渴而得徐庶,反过来徐庶回马荐诸葛以为报。为天下苍生计,他屈尊降贵,三顾茅庐而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新野有民谣“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其爱民如子、善待百姓之作风,这就有了后来弃新野走樊城时,全城数万百姓携老扶幼誓死相随的感人场景。蜀汉前期开创的繁荣局面,与刘备视为安身立命之本的仁义不无关系。

    领导的情怀,更在于惜才,容才,用才。谈及人尽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三国之中,非魏武曹操莫属。最典型的例子是陈琳。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前夕,陈琳起草了一篇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讨贼檄文,基本把曹操祖宗几代骂了个遍。曹孟德正值犯头痛,观其文后惊出一身冷汗,头风不药而愈,叹曰:陈琳此文,抵得上十万雄兵!待到后来,官渡大胜,陈琳被俘,以为必死无疑,哪知孟德深爱其才,不忍杀之,且委以重任留为己用。其余不说,单就此事而论,曹操惜才,容才的气度和心胸及适度用才的做法就不得不让人钦佩。

    那些三分天下的雄主,我们固然比不了。然窃以为,一个有情怀的普通人,他活着,不会为名利和私欲所累,也不会为各种逆境、挫折所累,更不会因为他活着而使其他许多人受拖累,他的言行透着人性的温暖光辉,时时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三国》说“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vh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