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诗解四百一十

作者: 花外踏香泥 | 来源:发表于2021-11-22 12:48 被阅读0次

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许浑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注解】

1. 崇圣寺: 寺名。这里指陕西西安崇圣寺。建于隋唐,俗称金胜寺,本名济渡寺。唐高宗时改名灵宝寺,度太宗侍妾为尼安置寺中;仪凤二年(677年),与相邻的原道德寺合并为崇圣寺。明天顺八年(1464年),秦藩惠王朱公锡(1437~1486年)重建,历时十三载,至成化十二年(1476年)完工,改名“大崇仁寺”。今已不存。

2. 校书: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3. 河关:河流和关隘。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离居殊年载,一别阻河关。”唐王维诗:“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

4.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费昶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宋苏轼:“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

5. 高风: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南朝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6. 玉筝:古筝的美称。唐常建诗:“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明谢谠:“调脂弄粉谁还又,玉筝檀板都收。” 

7. 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史记·酷吏列传》:“ 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其馀不知书者起请之。”李贤注:“古者记事书于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

8. 戎旌: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简译:

此诗是大和二年秋,许浑下第后寓居于崇圣寺时所作。

几日前来到崇圣寺的南亭寓居,夜里卷起窗帘,看到的只有那清明的秋月。(此联写自己在南亭寓居,夜里唯有秋月相陪,表达了孤独思念之意)

穿越万里河关的北游之旅刚刚结束,所以感觉到这里的池阁更加亲切。(此联写经过长途的羁旅生涯,看到故山故水特别亲切)

看那寒露浸润的花雕井栏,听那秋风中飘来的玉筝之声。(此联写眼前所看到的的和听到的,金井玉露、秋风玉筝,都是寄托思念之物象)

想起咱们去年还一起共游,如今你却已经在军队幕府中做刀笔吏了呀。(此联一方面表达了对李校书的思念之情,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还没有入仕的遗憾之情)

相关文章

  • 许浑诗解四百一十

    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许浑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

  • 许浑诗解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唐代诗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 许浑诗解二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唐代诗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 许浑诗解三

    早秋三首 许浑在屡遭挫折仕途无望的情况下,想要归 隐而又不甘心终老江边。为了表达自己对未来 前途的迷...

  • 许浑诗解十四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 许浑 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 地穷山尽处,江泛水寒时。 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 无劳...

  • 许浑诗解十六

    广陵道中 许浑 城势已坡陀,城边东逝波。 绿桑非苑树,青草是宫莎。 山暝牛羊少,水寒凫雁多。 因高一回首,还咏黍离...

  • 许浑诗解十五

    赠契盈上人 许浑 月沉霜已凝,无梦竟寒灯。 寄世何殊客,修身未到僧。 二毛梳上雪,双泪枕前冰。 借问曹溪路,山多树...

  • 许浑诗解五

    许浑在屡遭挫折仕途无望的情况下,想要归 隐而又不甘心终老江边。为了表达自己对未来 前途的迷惘与困惑,写下这三首诗。...

  • 许浑诗解六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唐代诗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 许浑诗解七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唐代诗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浑诗解四百一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qb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