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方3—4》

作者: 紫慕爸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22:27 被阅读0次

大德开示:

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而责备子贡。

照这样子看来,我们就该知道:

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还是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他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却对人有害,那就恶。虽然像是善,而实在还不是善。现在所做的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却能够帮助人,那就虽然像不善而实在却是善。

只不过是拿一件事情来讨论罢了,说到其他种种还有很多。

譬如,一个人做应该做的事情叫做义,但是有的时候做该做的还是会做错,过了到反而坏事。

譬如对一个坏人,我们可以不必宽放他,但有人宽放他,这事情不能说不是善。

但是宽放的这个坏人反而使他的胆子更大,坏事做得更多,不但自己犯了罪,结果还造成他人的伤害。

若是如此,倒不如不要宽放他,给他一点教训,是他以后不再犯罪的好。不宽放他是非义,使这个人不再犯罪是义。

这就叫做非义之义。

礼貌是人人应该有的,但是要有分寸,用礼貌对待人是你,但若是过分反而会使人骄傲起来,就成为非礼了。

这叫做非礼之礼。

信用虽然很重要,但是也要看状况而定,譬如顾全小的信用是信,但为了要顾全小信却误了大事反而使得大信不能顾全,那就是非信了。

这就叫做非信之信。

爱人本来是慈,但是如果因为过分的慈爱反而使人胆子变大,闯出了大祸,那就变成不慈了。

这就叫做非慈之慈。

像这些问题都应该仔细的加以判断,分别清楚。

什么叫做偏正呢?

明朝的宰相吕文义工辞掉了宰相的官位,回到了家乡,因为他做官清廉公正,全国的人都敬佩他。

就像是群山拱围着泰山,众星环绕着北斗星一样。

偏偏有一个乡下人在喝醉酒之后大声的辱骂李公,但是李公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向自己的仆人说,这个人喝酒喝醉了,不要和他计较。

仆人就把门关起来不理会他,这样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罪进了监狱,吕公因此非常懊悔地说,嗯,如果是当时与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治罪就可以收到小惩罚而起到大警戒的效果。今日,他也就不至于犯下死罪啊。

我当时只想心存厚道,所以就轻易的放过他,哪知道,却反而养成他天不怕地不怕,像亡命之徒一样的恶习,他以为骂宰相都没什么大不了,所以胆子越来越大,以至于犯下的死罪。反倒误了性命,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一个例子。

因此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一次碰到了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场上抢你这个大富人家便告到县官那里,而县官却又偏偏不受理这个,因此穷人的胆子就更大了,越加的放肆横行了,于是这个告诉人家,就私底下把抢米的人捉了抢,而其他抢你的人因为怕被捉反倒安定下来,不敢再抢米了。

若不是因为这样恐怕市面上真要大乱了,所以善是正恶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有存的善心,反倒做了恶事,这是存心虽正,但结果变成了偏。只可称作正中偏。

然而也有存恶心,结果反倒做了善事,这是存心虽偏但结果反倒做了善事,这是存心虽偏,但结果反成了正,这叫做偏中正。

这种道理大家不可不知道。

那么怎么样叫做半满的善呢?

易经上说一个人不积善不会成就好的名誉,不饥饿则不会有杀身的大祸。

书经上说商朝的罪孽就像穿了一串钱一样,串满了一罐,要仿佛一个容器里装满了收藏的东西一样,如果你很勤奋的天天去出击,那么终有一天会积满的。

像商朝由建国开始就累积罪恶,一直到纣王,他的过失罪恶到此时便积满了,因此就迅速的亡国了。

如果没有不断的造孽,如不去积存恶行,那就不会满,也不会那么快就亡国了呀。

商罪贯盈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积善积恶就像储存东西一样,这是讲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从前有位女子到佛寺里去,想要捐献钱给寺院,可是她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就把这仅有的两文钱捐献出来布施给和尚。而寺里的主持竟然亲自替他在佛前回向求忏悔灭罪。

后来这位女子进了皇宫,做了贵妃富贵之后,便带着几千两的银子来寺里布施,但是这一次主持却只叫他的徒弟出来替那位女子回向。

那个女子不懂前后两次的分别,为什么待遇差别如此之大?

于是就问主持说,我从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师傅就亲自替我忏悔灭罪,如今我布施了几千两银子,而师傅却不替我回向不知是什么道理啊?

主持回到他说,施主从前所故事的银子虽然很少,但你不失的心,非常的真切虔诚,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代你忏悔是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

现在你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不失的心却不像从前那样真切了。所以我叫别人带你忏悔也就够了。

这就是几千两银子的布施也算是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的道理啊。

有汉朝人中尼,把它炼丹的方法传给吕洞宾,只要把丹点在贴上就能变成黄金,可以拿来救济世上的穷人。

吕洞宾问钟离说铁变了金会不会再变回铁了,500年以后人就要变回原来的铁。

噢, 那这样不就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呐。我吕洞宾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钟离教吕洞宾点铁成金,不过是想试试他的心而已,现在知道吕洞宾存心善良,所以对他说修仙要积满3000件功德才能成就,听你这句话我想你的三千件功德快圆满了。

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讲法。

一个人做善事内心不可一直在叨念着,仿佛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善事一样,能够这样,那么就随便你做任何善事,都能够成功而且圆满。

若是做了件善事。,这个心就牢记在这件善事上,虽然一生都很勤勉的做善事,那也只不过是办善而已。

譬如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果,外不见布施的,人终不见布施的情,这才叫做三伦体空。

这叫做一心清静,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量无边的福因。

如果只布施一文,其人也可以消除1000节所造的罪来,如果这个心一直执着在所做的善事上,那么虽然用了20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因的。

什么叫做大善小善?

从前有一个人叫做魏仲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次被鬼族把他的魂引到了阴间。

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叔段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恶势的册子,多的进入堆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只筷子那样的小。

主审官又吩咐手下拿秤来称称看,没想到啊,堆满院子的恶册子反而比较轻,而像一只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比较重。

魏仲达就问说我年纪还不到40岁,怎么会犯这么多的过失罪恶呢?

主审官说,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只要心中动了坏念头,那就是犯过。

那么我的善册里记录的又是什么呢?

有一次皇帝想要新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以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建,免得劳民伤财啊,这就是你当时所写的奏章底稿。

我虽然上了奏章,但是皇帝并未采纳,还是动工的,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劝阻作用。这本书表怎么还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皇帝虽然没有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目的是要使千万百姓免去劳役,所以是善的。倘若皇帝听了你的建议,那善的力量可就更大了。

所以立志做善事,目的在利益天下,国家百姓那么善是很小,功德却是很大。

假使做善事只是为了利益自己或某一个人那么善事,虽然多功德却是很小。

什么叫做难行易行的善呢?

从前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都说克制自己的私欲,要从难处去的地方先做起。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怎么样叫做仁?

孔子说先要从难的地方下功夫,孔子所说的难,也就是除掉私心。并且应该先从最难做最难克除的地方做起。

一定要向江西的一位舒老先生,他在别人家教书,竟然舍去两年所得的薪水,却帮助一户穷人。还在他们所欠公交的钱,而免除了他们夫妇被拆散的悲剧。

又像河北邯郸县的张老先生,因为看到一个穷人把妻儿抵押出去的钱给用掉了,若是没有钱去赎回,恐怕妻儿都要活不成了。于是就拿出他从此10年的积蓄,替这个穷人赎回他的妻儿。

像舒老先生,张老先生都是能舍别人所不,从最难处下手的例子。

又比如江苏省镇江有一位金老先生,虽然年老没有儿子,但他的穷邻居愿意把自己年轻的女儿送给他做妾,希望能为他生一个儿子。

但是这位敬老先生不忍心,为了女孩子青春,还是拒绝了邻居的好意。并且把他送回家去,这又是在难忍之处而能够忍得住的例子啊。

所以上天赐给他们这几位老先生的福也特别的丰厚。

个人感悟:

本篇阐述的非常详实,结合事例故事来分析论述真正的善和恶的区别。

这和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善和恶有本质的不同。

观点非常丰富,从多角度阐述了上和恶的真正的识别方法。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啊。

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还是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他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却对人有害,那就恶。虽然像是善,而实在还不是善。现在所做的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却能够帮助人,那就虽然像不善而实在却是善。

这对我的善恶观念有了进一步的革新。不得不承认之前对善恶的观念有些粗鄙浅显了。

而且在不同的方面,我们有了较为清楚的定义,对我们平时行善积德有了一有了相当的指导意义,并且在不断修行自我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的进行自我对标。

立志做善事,目的在利益天下,国家百姓那么善是很小,功德却是很大。

假使做善事只是为了利益自己或某一个人那么善事,虽然多功德却是很小。

拒绝伪善,摒弃一切旧的观念,陈腐的观念。

相关文章

  • 《积善之方3—4》

    大德开示: 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而责备子贡。 照这样子看来,我们就该知道: 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还是要讲究...

  • 《积善之方3—3》

    大德开示: 以上这10个故事,虽然每人所做的各不相同,不过所行的都是这个善字。 如果要在更精细的加以分类来说,那么...

  • 《积善之方3—5》

    大德开示: 凡是有财有势的人要立些功德,比平常人来得容易,但是容易做,却不肯做,那就叫做自暴自弃了;而没钱没势的穷...

  • 《积善之方3—2》

    六大行善故事: 冯老人,搭救人,得儿子又得功名。 应大游,救妇人,从此子孙得功名。 徐凤竹,济穷人,考上举人当巡抚...

  • 《积善之方3—1》

    大德开示: 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 重要的是不但要改过,还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给消掉。...

  • 《积善之方3—6》

    大德开示: 什么叫做劝人为善呢? 一个人既然已经生在世上做了人,那一个没有良心呢?但是因为汲汲地追逐名利,弄得这世...

  • 积善之方

    积善之方(上) 改过要从哪里下手?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这样才有力道。对治自己的过失可以从三方面来做,可以从...

  • 常飒(5.27)~爱从缺点开始爱

    1、传递回应家书。 2.诵读《积善之方》一遍。 3.伏羲云练习书法。 4..学习心得。 爱从缺点开...

  • 常飒(5.28)~《此刻,刚刚好》

    1 、传递回应家书。 2.诵读《积善之方》一遍。 3.伏羲云练习书法。 4.学习心得。 此刻,刚刚好 ...

  • 了凡四训的小摘录

    近日,看完《了凡四训》后对里面的四大点印象深刻: 1、立命之学 2、改过之法 3、积善之方 4、谦德之效 一切福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积善之方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se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