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完了荷兰的沦陷过程,就来看看这场战役的主要成果,看一下盟军的败亡过程和德军的高歌猛进,以及,战争的结果。
5月13日,德军占领了迪囊到色当之间的缪斯河对面的4个桥头堡,进而占领色当。这次胜利对德军意义重大,盟军的中央防线和英法两军的精锐迅速转移到比利时的重要枢纽地点因此而受到很大威胁。5月14日,德军的5月10日出发的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大坦克部队突破了法国第九军团和第二军团的防线,向比利时背后的英吉利海峡推进。这支部队的推进速度令人胆寒,一批又一批的施图卡式俯冲轰炸机首先削弱了法军的防御阵地;大批的战斗工兵布置橡皮艇下水,架设浮桥;接着是配备有自动推进炮的装甲师,每个装甲师有一个摩托化步兵旅;装甲师的后面紧跟着摩托化步兵师,占领坦克开辟出来的阵地。
这场战役之中,德军中出现了几个很有名的将领:赫尔曼·霍特的第十五装甲军下的埃尔文·隆美尔;格奥尔格-汉斯·莱因哈特;海因兹·古德里安。这几个人分别率领的部队都战胜了对手,使得德军的胜利又往前一步。
德军对付比利时的方法和对付荷兰一样如出一辙,使用了经过特殊训练的小股部队用滑翔机在清晨悄悄地着陆,去夺取重要的桥梁。在马斯特里赫特后面的艾伯特运河上有3座桥梁,这些小股部队制服了其中的2座桥。而在夺取埃本·艾马尔炮台的战役中,这些小股部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炮台控制着缪斯河和艾伯特运河的交叉点,是交战双方都认为的现代化的具有战略地位的要塞,是欧洲最难攻克的工事,它比法国在马奇诺防线或德国在西壁防线建筑的任何工事都更为坚固。它由一系列渗入地下的钢筋混凝土的交通壕所构成,它的炮楼有厚甲板保护,由1200人防守。但德国人仅用一个上士指挥的80名士兵,30个小时就攻克了这个要塞。
1939年到1940年的冬天,德国人在希尔的斯海姆建筑了要塞的复制品,用400名滑行部队来训练怎样攻取炮台,分为4组。最后一组在炮台的顶端着陆,把一个特制的“空心”弹安放在装甲的炮楼里,使得炮楼失去作战能力,使得下面屋内满布火焰和瓦斯。他们还在炮门和望口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借着德国人进入了炮台的上层,使得炮台的所有轻炮重炮失去作用,驻守的比利时士兵则被施图卡式轰炸机和增援的伞兵击退,紧接着装甲部队包围了这座要塞。最后,5月11日,德国人用轻微的代价占领了这座最难被攻克的要塞。
前面我们说到了曼施坦因的新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一旦成功,对盟军将是极大的打击。自从这次奇袭成功后,再加上德军对盟军右翼的猛攻,使得盟军方面把主要部队放在从安特卫普到纳缪尔的代尔河防线上,这样一来,曼施坦因计划就可以顺利实施了,盟军将遇到意想不到的失败。
这条防线的后面,法国人并没有准备后备部队,就连丘吉尔5月16日赶去巴黎问了雷诺从而这件事情后,也显得极其惊讶,丘吉尔后来回忆说:“我奇怪得说不出话来。”
对于德军司令部来说也同样是令人惊讶的事情,虽然希特勒等人并不相信,但还是执行了曼施坦因计划。德国装甲师等待行动等的迫不及待,一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向英吉利海峡推进,于5月19日早晨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的地方。这时,比利时军队,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的3个军团已经陷入重围。现在盟军的处境非常危急,只有找到办法杀出重围,否则面临的只有被消灭。5月19日清晨甘末林将军下达了一个命令,让在比利时的军队立刻转向西南,摆脱正在向自己进攻的德国第六军团,突破法国北部的德国楔形装甲部队,与从松姆河向北推进的法国生力军汇合。然而,5月19日晚上马克西姆·魏刚将军接替了甘末林将军的职务,立刻取消了这道命令,魏刚将军决定先和在比利时的盟军指挥官见面以后再采取行动,当他3天以后再次发布这道命令的时候,为时已晚。
德军投入了全部步兵执行曼施坦因计划。5月24日,从阿布维尔向英吉利海峡推进的古德里安坦克部队分别攻占了布伦,包围了加莱这两个主要港口,抵达格腊夫林(格腊夫林距敦刻尔克约20英里)。这个时候,盟军突破德军包围线的希望渺茫,只有试图从海上撤退。划定地区以后,盟军向敦刻尔克进发,准备由敦刻尔克从海上撤退。德军装甲部队已经沿着敦刻尔克周围布好阵势,准备剿灭这个地区的残余盟军部队,处于敦刻尔克的残余盟军似乎没有希望逃离了,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德国最强大的装甲部队所组成的包围网。
但是,事情的转机总是出人意料,德军指挥部临时下令让装甲部队立刻停止前进,这个命令是上世纪战争指挥中出现的最大的笑柄之一,直到今日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都在为这个命令的发布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在德国军事指挥部,谁该为这个命令负责。(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