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迷迷糊糊听见窗外有爆竹声传来,隐隐约约还有说笑的声音。
心中就是一怔,今天是什么节日,怎么会大清早就有人放炮?是二月二了吗?哎呀,那岂不是耽误了“龙抬头”了吗?!
惊愕之下赶忙打开手机翻看日历,哦,还好,没有错过!今天是正月的最后一天,不过倒是“惊蛰”了。
“惊蛰”是一个热闹非凡、春潮涌动的节气。自今日起,春雷震震、万物复苏,蜂飞蝶舞、春满人间。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的时节,美好而又温暖。
然而,本地的风俗中在“惊蛰”时,除去吃上一只小小的梨子之外,恐怕便再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了。
我们更加重视和精心对待的是另一个节日——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在本地一直就有“二月二,龙抬头,剃龙头,引钱龙”的风俗讲究。
“剃龙头”,就是塑造暂新的面貌,来面对新的征程。“引钱龙”,是祈盼一年风调雨顺,鸿运当头,财运绵延。
这一天,是人们最后告别了正月的红火热闹,开始把心神从祈愿祝福、欢乐喜庆的仪式当中投向春光无限、凿饮耕食的现实中来的转折点。
从这一天开始,人们真正地终结了一整个冬天的闲瑕,开始振作精神,去迎接新一年的辛苦劳作,去为了来年的希望而苦苦忍耐和努力奋斗。
作为即将收束所有闲心和惫懒的节日,二月二释放了人们最后的热忱与激情。把前一年最后的庆祝与下一年最先的祝福,都融进这简单的仪式中,为全家人许下那最殷切的期望。
在这样的节日当中,最朴实和最重要的当然要数“引钱龙”了。
根据民俗,二月初二当天,早上太阳未升时,每家都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当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
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意味着将钱龙引回家来,意喻一年财运亨通。
小城美食:特产糖干炉的两面滋味各家还会在自家水瓮案板上放上条盘,摆放“钱龙”。放一块豆腐当作龙头,插上两根葱叶当作龙角。
豆芽当然是龙须、龙牙,用两个糖干炉当作眼眶,再放上两颗煮鸡蛋当作龙眼,两根麻花作为龙身,一把挂面就是龙尾。
近年来也有用一些钞票放在麻花中间来表达祈福之意,增添喜庆的气氛。
小城美食:特产糖干炉的两面滋味这其中很重要的供奉就是糖干炉,每当临近二月二就会出现抢购糖干炉的盛况,年年如此。
小城美食:特产糖干炉的两面滋味糖干炉,也叫得胜饼,又名闪塌嘴。根据传说,可以总结出三大奇特之处。
第一是起源奇特,据传说,糖干炉起源于宋辽,兴盛于清朝。起先是杨家将官兵用来传送情报的,所以将饼做成中空,便于置放情报,加以掩护。
第二是形制奇特,其形状如饼,外圆而中空,内有糖馅,却不是位于饼的当中,而是涂抹于饼的内壁。很多人都奇怪馅是怎么涂抹进去的,这却是各家传人的不传之秘了。
第三是口味奇特,经过各家传人的不断推陈出新,配料逐渐丰富,有玫瑰、桃仁、芝麻仁和葵花仁。口味也在保留“香、酥、脆”的传统上,发展出甜、咸、蛋、果等不同套系。
小城美食:特产糖干炉的两面滋味如今在小城里出名的就有宋氏、进喜和老管家等,既保持了原有的风味,又有不断创新,现在已经有了礼盒包装。
对于糖干炉,小时候就久闻大名,但是由于家里离县城较远,再加上粮油票证的限制,一直不能得偿所愿。
直至到县城读书,才算真正见识了这种老少皆宜的风味特产。
那时周六日不回家,学校食堂有时因为留校人数太少而不开火,只好到街上寻个小摊去果腹,有时也会打打牙祭。
第一次吃到的是宋氏糖干炉,吃到嘴里却落了个心里很不是滋味。
夏日炎炎,和同学二人逛了一上午的大街。正是正午时分,浑身炙热连累带渴,正巧街边遇到一个卖凉粉的小摊。我俩比较了一番,花费与往常差不多,认为可以尝尝鲜。
或许是命中注定,同学抬头时居然发现,小摊的背后就是鼎鼎有名的宋氏糖干炉。
小城美食:特产糖干炉的两面滋味“哎,你看!是宋氏糖干炉!”同学的声音里满是惊奇,又不无遗憾,“净听着有名,可我从来还没有吃过呢!”
本来往常我和同学都是以吃饱为最高目标,一般是去小饭摊上每人买小半碗大烩菜,主食都是耐饥的黍子糕,再喝上一大碗开水,就心满意足了。
谁知那天竟然鬼使神差一般地大气了一回,乃至如今想起来还在为当年那败家行为扼腕叹息,感慨不已。
“要不——,狠狠心,买一个尝尝?!”我的眼睛也在闪闪冒光!
“行!”同学一下子跳了起来,转身我俩就来到了店门口,满怀期待,推门而入。
“阿姨,您好!”同学很客气地向服务员打了个招呼,“我想买两个糖干炉。”
“五毛一个!”那位阿姨一边擦着台子上的玻璃,一边不耐烦地瞟了我们一眼,“嘁,两个大后生,两个够谁吃的!”
我和同学对视了一眼,“我们没带太多钱,”我小声地嘟囔了一声。
“大后生家的,谁还不吃三个五个的!”柜台里面翻出一个大大的白眼,“要么买个像样,要么去去去,别在这捣乱!”说着,就已经转过身向里去了。
“等等!”同学一着急,声音比平时高了一些,“我们,买三块钱的!”边说边把攥着的手摊在柜台上,反过来轻轻地往前推了推。
六个糖干炉装在袋子里从里面跳到柜台上,我一把抓起来,转身出了店门,气哼哼地坐回卖凉粉的小摊。
紧紧地扒了两口凉粉,似乎也没有了应有清凉。左手拿起糖干炉,狠狠地咬了一口,一股浓浓的胡麻油香冲入口腔。
又嚼了几口,酥脆的面饼在嘴渐渐变软,融成面糊,绵乎乎、甜丝丝的,油而不腻,浓香馥郁。
一连两个下肚,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整整地被香、酥、脆紧紧围了起来,就像整个人透着胡麻油的透亮和醇香。
然而一笔帐算下来,比平日竟多花了整整两块钱,心疼得一直倒吸凉气,却又只能无可奈何地结帐走人,以至于一时忘却了糖干炉的滋味。
这两面的糖干炉啊,一面是绵绵甜甜的糖馅,却让人恼羞愤懑、味同嚼蜡。一面是酥酥脆脆的面饼,却令我愧疚难当、兴味索然。
从那之后,至少是求学时期,我对这件事总是耿耿于怀,总会有意无意地回避着糖干炉,不能自已、不得解脱。
而糖干炉的滋味,也离我越来越远,渐渐地稀薄起来,进而愈来愈模糊。
参加工作之后,尽管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和可供支配的工资。然而,念起家乡的特色风味,从头吃到尾,独独又避开了糖干炉,总觉得面对它会有从心底泛起一种酸酸的苦涩。
又是一年二月二,去单位食堂吃早餐。一进门,发现桌子上摆了两大盘烧饼,黄澄澄、圆墩墩的。没怎么太在意,打了一份凉菜,拿了一袋纯牛奶,取了两个饼。
待坐到餐桌前才发现,今天的主食不是饼,居然是糖干炉!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轻轻地捏起一个来。嗯,倒还是印象中的模样,轻巧精致,内空外圆,中间盖有红印,缓缓地散着清清的油香。
小城美食:特产糖干炉的两面滋味慢慢从边缘掰开,分开上下两片,还是那样酥脆。果然,内壁上涂着厚厚一层深色的糖馅,中间夹杂着一些葵花仁。
撕开一袋纯牛奶,缓缓倒入碗中,用筷子夹了两小块糖干炉的面饼,泡进牛奶里。那黄澄澄的一小块,轻巧地在牛奶里打了个滚儿,扎进了碗底。
随后,就有些许小油花悄悄冒了上来,衬得碗中涟漪频频,油星点点,煞是好看。送一块入口,伴着淡淡的奶香,裹满了醇厚的油酥清甜,让那压在心底的芥蒂也有了一丝松动。
这两面的糖干炉哟,一面是丝丝连连的甜蜜,让你笑逐颜开、怡然自得。一面是圆圆满满的富足,令人心神驰曳、志得意满。
从那以后,似乎才慢慢把沉在心底的渣滓翻了出来,晾晒一番,不再念念不忘,铭心刻骨。
而这糖干炉的滋味,才是愈加醇香浓厚,那油而不腻的口感才真正和美味与美好相连,不再是不堪回首、不忍顾望。
小城美食:特产糖干炉的两面滋味如今,又快到龙抬头的时节了,家里妯娌们早早就商定好去买糖干炉。近几年又喜欢上了进喜家的口味,早作打算才能排上队,买到那限了量的份额。
这糖干炉两面的滋味啊,一面连着过去了的艰苦岁月,让你时时回望那些艰难的日子和不堪的遭遇。一面连着现如今的幸福生活,令人常常警醒美满生活的来之不易和甜蜜日子的弥足珍贵。
这糖干炉的两面啊,前面有正月的红红火火,这一面是甜美的期望,是对过去的欢庆和对未来的憧憬。
后有春耕的忙忙碌碌,这一面是安稳的现实,是为了把握现在而努力奋斗和为了追逐将来而矢志不渝。
看这手中的糖干炉,外边面,里边糖。
愿那心中的糖干炉,外边香,里边甜。
祝那生活中的糖干炉,一面香醇可口,一面甜蜜无边。2019.3.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