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欧慢时光
欢迎关注我的《慢时光,慢生活日记系列——记录北欧生活日常》连载

时间:2020年10月8日 地点:斯德哥尔摩 天气:多云
昨天Mike一回家就特别兴奋,因为他们的音乐课上,老师教他们怎样弹吉他。按照瑞典教育部的规定,瑞典的小学生们至少在小学期间了解和基本学会一到两种的乐器使用。Mike如今五年级,音乐老师已经教给他们如何弹钢琴,怎样打架子鼓和现在的弹吉他。老师还说下学期要给他们整个乐队出来。孩子们都激动得欢蹦乱跳。
除此之外,Mike的音乐课上,老师给他们讲过莫扎特的生平,也看过介绍莫扎特一生的电影;介绍过瑞典最著名的ABBA乐队;还说过自己的音乐经历。音乐老师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之前曾是一名建筑工人,二三十岁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吉他,于是自学吉他,接着又找老师学,对音乐的一腔热血,让他放弃了最初的职业,重新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了学校里的一名音乐老师。他对吉他的痴迷,让他收集了大大小小48把吉他。据说,他家里最贵的一把吉他价值55万,是带有最有名的吉他手签名的一把吉他,而且这位知名吉他演奏家去年已经离世。
我一直都觉得瑞典人过得很随性,不拧巴。就说这音乐老师,他的职业选择完全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定。有一天,突然找到了一生最爱做的事情,然后付出全部精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一生过得自由舒坦,不纠结,真好!
学了几年琴的Mike对于新学的乐器上手很快,看来学乐器一样都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架子鼓专注于节奏,强调手脚协调,他有了钢琴的基础,没一会儿就能把基本节奏打出来。昨天,老师教弹吉他和弦,他凭着钢琴的基础,上手也很快,课上就能把四个和弦搞定。回家跟我说,弹吉他很有意思,想让我给他买个吉他在家练。我和娃爸商量说,没问题,只要他感兴趣,就当给他添个新玩具吧。
说到音乐教育,昨天Mike吃晚餐的时候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像郎朗这样的钢琴家没有自己作曲的全球流行的钢琴曲呢?理查德克莱德曼,马克西姆他们都有呢!” 他的这个问题让我突然一愣。隔行如隔山,我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了。我仔细想了想,孩子的这个疑问还确实如此。我给Mike找的这两任钢琴老师,都是作曲家兼钢琴家。这两位老师在年轻的时候还曾获得过作曲比赛的大奖,而同时,他们对古典钢琴又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功底。我笑着对Mike说:“这个问题,我也解释不了,你要不打个电话问问你的钢琴老师吧。”
今天,Mike告诉我说:“钢琴老师回答说本来钢琴专业里就有演奏型钢琴家和作曲型钢琴家之分。学作曲的钢琴家在读书时要比演奏型钢琴家多出很多课程。” 或许这能解释Mike心中的疑问,不过,在我看来,音乐不就是用来治愈自己和内心的嘛,不管是演奏本身,还是旋律本身,只要治愈了自己,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就好!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