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高子是孟子的弟子,就把尹士讥讽孟子离开时说的话,并把这些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他说的只是人之常情,看起来是对的,但是他怎么能理解我的心境?
我不远千里来拜见齐王,这是我的希望,我希望他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伟大的明君。
然而齐王并不用我,不能行仁政,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离开齐王,是因为没有办法,因为既然不行仁政,我总不能尸位素餐,在齐王这里发财吧。
我在昼邑这个地方留宿了三晚,对于我来讲,我觉得还是少了,离开的还是太快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希望齐王忽然改变心意用我了,怕他派人来,找不到我啊!
齐王如果愿意改正自己的过失,一定会派人来找我的,我当然要走慢点,多留宿几晚啊。
但是如果我已经离开了昼邑,齐王还是没有派使者来请我回去,我就没什么好留念的了,就浩然离去了,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舍不得齐王啊。
齐王是有条件变得更好,他如果用我,不仅仅是让齐国的老百姓安居乐业,还让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啊。
我就算离去了,我每天还在希望齐王能改变自己的心意而用我,我岂是那没什么胸襟的小丈夫吗?
我进谏,君王不接受,就愤怒不已?不高兴的状态从脸上就能看出来?离开的时候,就竭尽全力奔走,累得精疲力尽过后,才停下来留宿?难道我连这点胸襟都没有吗?
尹士听见孟子这样说,就说,我真是一个小人啊,既然如此揣测孟子的心思,孟子才是真正的伟大,孟子为什么伟大?
因为他根本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权利,个人荣辱,他是为了行道,而齐王,或者说齐国有这个国力,有这个条件,甚至齐王也能听明白孟子说的,就是做不到。
孟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齐国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更是为了天下老百姓。
这一点就比管仲强,管仲有好机会,不过管仲只管自己那一代,甚至连他死后的江山都不管了,更别说天下所有老百姓,所以,孔孟都批评管仲小器。
孟子是为了行仁政,有机会,就想抓住,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得失,意气,喜怒哀乐,孟子根本没考虑自己。
这个尹士是从个人荣辱上去考虑的,而孟子是为行仁政,行道于天下去思考的,所以,尹士会有个人情绪,而孟子没有。
故而孟子的思想与嘲讽者尹士的思想不在一个维度,尹士也听明白了,所以惭愧的说,自己是一个真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