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书评

作者: 白若姝 | 来源:发表于2016-05-13 01:29 被阅读281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白若狐

    无意之中,读到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赛西·高夫,戴维·托马斯,梅丽莎·切瓦特桑写的《遇见你,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此书的教育观点完全不同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于我来说,读后如醍醐灌顶,刹那间,便拨开了眼前的层层迷雾。

    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有了孩子以后,我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总是想要竭尽所能的把自己幼年时希望拥有的东西统统奉献给自己的孩子。

    比如,我小时候家里穷,我的童年一直都是黯淡无光的。那时候我和妹妹玩的玩具都是亲戚朋友家的小孩子玩腻了的破旧不堪的旧玩具。所以,当我做了母亲以后,我就把自己在童年时求而未得的所有玩具全部想方设法地补偿给了自己的孩子。

    每次出门逛街,看到商店橱窗里摆放的琳琅满目的儿童玩具时,我便两眼放光,总是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引了过去,尔后喜气洋洋地大包小包地采购回来,全然不在意儿子是否喜欢,也不在乎家里的玩具已经多得无处归置。

    比如,因为小时候曾经一个人走夜路,被狗吓晕过。爸爸妈妈为了克服我对小狗的恐惧,家里便一直养狗,后来的我竟然也就特别喜爱小狗了。可是,当我升级为妈妈以后,想起过往的这段经历,我就特别担心我的孩子会被小狗吓到。因此,每次带他出门玩,我总是形影不离的伴随左右,远远地看到小狗,便下意识地拉着孩子就快快地逃离。

    再比如,每当我看到儿子乐此不疲地翻箱倒柜地找东西,把卧室、客厅弄的一团糟的时候,便怒不可遏,大发雷霆,每每更是依仗着自己母亲的身份不由分说地对孩子进行横加指责和惩罚,而从来不考虑到底是孩子犯了错还是我自己自身心情不佳的原因。

    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爱,而是出于害怕。

    真正的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放下童年、长大成人,这样才能抵制内心的不安与惶恐,才不至于一味地在孩子身上寄托太多。

    真正的爱是当孩子调皮捣蛋时,不是不由分说地就去打骂、呵斥,而是能够忍住自己内心的怒气与烦恼,耐心地向孩子询问原因,而不至于把两种情绪搞混淆。

    这才是教育。

    二,孩子需要真实的父母,与ta一起成长

    当我们喜气洋洋地升级做了妈妈/爸爸以后,却发现养育孩子远远要比工作辛苦百倍。更重要的是,有了孩子以后,还要一门心思地操心孩子的生活,指导孩子的学习等等,心都不是自己的了。

    书中有一个例子让我深有感触。有一位妈妈每天早上总是捧着本《圣经》在读,并且边读边在祷告日记本上写东西。女儿说,她和妈妈都没提起过这事,但是它对她和妈妈之间的感情有很重要的影响。每天看到妈妈那样做,让她觉得很安全,她可以完全信任妈妈。有人转告给了她妈妈,那位母亲很诚实而自然地回答:“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实在没办法。每天早上我都要静下心来,一个人读读《圣经》,这样做并不是想给女儿树立一个虔诚的榜样,虽然说句实话,我是想这么做的。之所以要读《圣经》、做祷告,是因为情势所迫,别无选择,养孩子真是太艰难了,我一个人没法扛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这样认为:别人家的父母养育孩子无论怎样怎么都那样的轻松啊……/我们家的孩子以后长大了不听我话了怎么办呢……/孩子迷恋上玩游戏了,早知道就……

    孩子需要的是自己眼中看到的真实的父母。一味地把所有心思强加在孩子身上,只会让他不堪重负,同时自己也疲惫不堪。倘若我们不转移视线好好的正视自己的内心,认清自我,那么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正如作者所写的那样:

    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这样我们才能在身体力行中与孩子一起长大成人。

    生而为人,我们也都是需要不断地成长的,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要全方位的改变自己,与孩子一起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ip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