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是第1次临写这个作品了,但是这一次练习的时候,感觉好像没有以前那种比较顺手的感觉,看来看去可能是因为临蔡襄比较多的缘故吧,感觉丰润有余而力道不足,在骨力上面好像有所欠缺,当然在其他方面好像也不行。
当然,以前的自以为是或许是错误的,现在的感觉可能是自己眼高手低了吧,从理想的角度来说能够眼高手低是非常不错的进步,但是自己还是心中常常警惕,希望自己这次理解之后能够有一点进步。另外说这个材料和工具心法必不可少,比如说这个蜀素帖,它是写于丝绢上面的,手感虽然很好,可是在润泽度方面好像有所欠缺,难以体现枯涩。这也是难免的,所以如果是后边的那个《苕溪诗卷》,书于宣纸。那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临写这部作品也启迪我,高手如米癫,什么材料,什么工具都能写好,这点我们还得多加练习,向他学习,谢谢,又得一次与古人经典法帖对话的经验,其乐曷极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