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国刚:隐私已死,你的底裤还能不能保得住
最近,据《纽约时报》和《卫报》报道,一家英国的数据分析公司滥用从Facebook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5000万份用户数据,进行精准的政治广告投放,帮助特朗普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英美等国各界人士对此口诛笔伐,指责Facebook对用户数据保护不力。许多用户忙着删除Facebook账户。就我而言,几个月前注册过一个Facebook账户,由于就两三个好友,基本上不用,此事发生后,也一度尝试想要删除。
不过,我不是美国人,我是中国人。在百度的李彦宏看来,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若真如此,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对个人隐私那么敏感才对。
没有了隐私,是否还能有安全,另当别论。利用隐私换取便利和效率,在这个信息时代,已是一种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个人数据被非法收集,并加以滥用,经常在发生。在我的微信群里,几位朋友对此是这样说的。
@Yangya:处于信息数据时代,我们必须得要同意授权才能参与获取更多的服务。用隐私获取便利,是无奈之举,我们不能say no,只能say yes。除非你不想要这项服务。
@LGG:是啊,在网络和手机上的各种注册,登记,都在收集我们的信息,我们并没有多少的选择余地,为了便利也好,迫于无奈也罢,隐私都成了需要放弃之物。
@Wendy:现在好多转发二维码免费得礼品的活动,也是专门收集用户隐私资料的。
@LGG:关键是,他们收集了这些资料之后,不单是为了提供便利和有效的服务,而是数据本身是有价值的,可以出售给其他人,从中牟利。
@周跃平:我们做房地产销售的,经常可以拿到成千上万的电话数据。
@Wendy:社会上有许多专门倒卖个人数据的第三方公司。

(摄影:厉国刚)
你买个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种装修公司就会不断地给你打电话;你生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告诉更多的人,推销婴童产品的各种电话就打进门来了;你买只股票,各种借贷公司的电话就来了;甚至,你考上了大学,骗子就盯上你了。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就是一个案例。
个人数据被正当地、不正当地各种手段加以收集,并被贩卖,被滥用的事件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甚至,我们收到的电话,大多数都是各种推销电话。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已经好几个月没待在国内了,可是每天还是会收到多个电话,要么问我要不要卖房,要么问我要不要买商铺,要么是其他的商品或服务,总之是各种各样的推销。正经的电话几乎一个也没有。因此,为了免得浪费电话费,我基本上不接,也不回。
个人隐私,除了我们注册、登记等主动行为泄露之外,各种街头监控设备、人脸识别系统、卫星定位系统、手机追踪窃听、微型摄录设备、车牌识别系统等等许多技术和设备在不经过我们允许的情况下被收集。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越来越无处藏身。美国迈阿密大学福禄姆金(Froomkin)教授撰写了《The Death of Privacy》(隐私之死)一书,对此做了很好的总结。
的确,隐私已死,我们已经变得越来越透明了。在互联网上,还是没人知道你是人还是一只狗吗?显然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各样的“连接”,想要知道,是完全可以知道的,并且对你的收入开支、购物清单、往来通话、聊天记录等各种信息都可以知道得清清楚楚。可见,不仅仅底裤已经露出来了,甚至,底裤早已变得不存在了。可是,你又能怎样?
我在读博士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师,他不聊微信,不聊QQ,并且不用手机。对他来说,个人空间相对是更大的,比我们有更多的隐私。但也并不是说他就可以完全逃离,他要上街,他要上网,他要消费,那么各种私人信息就有被收集、贩卖、滥用的可能。
虽然可以采取的措施很有限,但我们依然需要尽量保护我们的隐私,毕竟没有了隐私,就没有了真正的自由,没有了隐私,也就没有了人格的尊严。为此,首先,我们需要树立保护隐私的意识,形成尊重隐私的氛围。在发生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之后,英美等国的许多用户发出了抗议,并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我身上,同样不能够无动于衷。保护个人隐私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应当是在乎的。
(作者:厉国刚,“微观大道”公众号原创作品109号)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观大道。获取更丰富多彩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