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1日。中秋。

前几天看郑英的书《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确实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条分缕析,纲举目张。
于是,这几天写日更的时候我在想,自己的文章还是太过粗糙。主要存在以下诟病:1.日记化的写作模式,有感悟,却不够精炼。2.行文思路混乱,逻辑性不够强,往往给人信马由缰之感。3.主线不够清晰,论述不够有说服力,描写的话缺少写意之美。4.缺少细节的推敲,不注重读者的体验感。5.文字功底不够扎实。
针对以上情况,我想进行以下有针对性的改进:1.放弃日记化的风格,改为叙述加议论模式。2.尝试根据提纲进行写作。3.文章思路要清晰,表达要力求信、达、雅。4.要注重整体的呈现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5.坚持读,坚持写。
成长路上,必须要领悟到恒的精髓。如果没有这些年的坚持,也许自己还是一个日更只能写到300字的人,甚至蹉跎时光,没有任何可感可写的东西。2018年12月31日至今,坚持过来了,很好。但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山放过一山拦。
朋友圈里有位河北的老师,在晒他们学校里的老师较好的读书笔记,给他点了个赞。以前自己就是这样看的吴非老师的书,逐字逐句,先摘抄原文段落,再写自己的感悟,这样读得扎实,以至于现在再看,都会有很多还没有忘记。那么,同样的方法是否可以运用于写作呢?
试想,每天自评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可贵的进步。只有多去发现问题,才能更快地进步。
放假三天,再次读完了吴非《不跪着教书》,明白了今后坚持的方向是多读书。现阶段的读书要注重去品,品读书的脉络,书的表达,书的精神精髓。
同时,要更多的与朋友进行交流沟通,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多进行深度的思考。防止思想流于表面,缺少融合。
恒心造就非凡。
且写且思,不要害怕问题,解决问题的背后都是成长的契机。不可一味地自以为是,要有开阔的心胸,海纳百川,接纳不同的思想。更不能固步自封,要有超越自我的意识,不断突破自我。
要有谦卑的姿态去向生活学习,万物都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都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评论:发现问题也是进步,解决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切不可按图索骥,纸上谈兵。
恒心造就非凡,任何行业的专家,都需要经验的累积,时间的积淀,思考的持续,行动的跟进。
要志存高远。
生活是首歌,多点诗意。教育是首诗,需要匠心,更需要恒心,需要坚守情怀,需要坚定信仰。
一路花香一路唱。
坚持写,也要有阶段性的目标。坚持写,也要思考如何改进。坚持写,更要深入思考,深度学习。
202109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