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外家拳向内家拳演变的过程
一,从肌肉紧张发力的量变到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的质变
哲学中有一句话,叫量变积累成质变。
就现在来说,我们无法准确地推断或有证据证明到底是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发明出来了内家拳,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形意拳的习练过程,即从明劲向暗劲、化劲的习练过程中推断出武术是怎么样从外家拳过渡到内家拳的。当然从少林寺的心意把和《易筋经》的习练方法中也能够看出来,因为心意把和《易筋经》的习练方法与形意拳是异曲同工的,都是先用肌肉紧张发力打出明劲,用明劲引带出体内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以心行气打拳就是暗劲,直到打出周身贯通的化劲。
发明出内家拳的前辈大师最初的素材只有用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拳,所以前辈大师只能从外家拳的肌肉紧张发力中探索出更加强大的发力方式。
我想前辈大师最初的目的就是猛练外家拳,把外家拳打得滚瓜烂熟直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时,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
前辈大师当然是以习练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为第一目的的,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是尽量协调身体的各块肌肉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蓄发能量,这个协调周身整体蓄发能量的追求过程作用到身体上时,就会让身体中各块肌肉产生一个力求统一运动的趋势,同时身体本身也在感觉这种力求周身整体统一以一个共同的运动方式蓄发能量在体内产生的感应。
比如说,当腿脚部位的肌肉紧张发出脚蹬地的下行能量时,前辈大师会有意识地让周身整体共同去做这个发出下行能量的运动,久而久之,上半身就会产生一种发出下行能量的趋势和感应,而上半身的肌肉群是无法生成下行能量的,但是通过不断的身体协调和探索,前辈大师逐渐认识到--------或者是在某一刻顿悟到--------上半身完全可以在肌肉不紧张的自然状态下向下松沉压缩以帮助腿脚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的-------------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发现,就奠定了内家拳产生的基础!
再继续探索与实践下去,身体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自然向下松沉的同时,是可以加进自然的横向旋转的,这样,上半身就会生成一种像拧螺丝一样的下行能量----------当然这种在肌肉不紧张的自然状态下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其实是由自身的体重产生的,并没有生成出额外的能量,但是这让前辈大师认识到了一种新的生成能量的方法,就是在肌肉不紧张的状态下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种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自然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的实质就是把静止的体重转换成为运动的下行能量。在这个用周身整体---------而不是每块肌肉--------蓄发能量的过程中是排斥肌肉紧张发力的,因为任何一块肌肉的收缩紧张都会破坏周身整体的能量蓄发。但是大脑只能控制肌肉紧张发力
在身体追求以统一动作生成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的同时,身体本身还会随着由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生成的压缩旋转而逐渐抛弃大脑对肌肉紧张的控制而逐渐感应出身体自身的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控制方式,这个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器官就是心脏,心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方式就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准确地说,不只是心脏,而是包括了心肝脾肺肾五脏组成的内里的五行能量,用内里的五行能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这个过程就是内家拳所说的换力换劲的过程(也就是易筋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取代肌肉的紧张收缩而蓄发能量的过程。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内家拳所说的松沉、折叠、屈伸、圆研。其实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发能量的道理是与肌肉紧张收缩蓄发能量的道理是一样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将整个身体视为一块“巨大的肌肉”,周身整体这块“巨大的肌肉”产生的压缩旋转就相当于每一块肌肉的紧张收缩生成弹性势能的综合,并且这种“综合”还避免了每块肌肉收缩紧张而产生的相互制约与抵消----------这种在肌肉不紧张的松沉状态下用内里五行能量控制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替代肌肉的紧张收缩蓄发能量的拳术,就是内家拳!
内家拳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就是在把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形动作与体内的能量运行习练到高度统一时身体内部自然发出的一种感应,即身体本身按照习练者的追求而产生的一种周身整体共同以统一的方式蓄发能量的结果。这种肌肉紧张发力时外形动作与体内能量运行产生的高度统一,就是形意拳要求的外三合,就是太极拳要求的内外合一,就是八卦掌要求的无内无外。其中外三合是基础,内外合一、无内无外都是从外三合发展出来的。
二,外三合
大家都知道形意拳的外三合,手脚、肘膝、肩胯相合,就是在要求这几个部位同时以统一的方式蓄发能量,在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明劲的阶段,用外三合的要求迫使身体这几个部位以统一的方式蓄发能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蓄力阶段要发出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时外三合就要求并强迫手脚、肘膝、肩胯统一发出下行脚蹬地的能量;当身体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的能量时,外三合就要求并强迫手脚、肘膝、肩胯统一向上传簇这个上行能量。外三合就是在强迫浑身肌肉放弃各自为战的紧张收缩发力而是要以统一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运动方式蓄发能量。
在外三合的严格要求之下,久而久之,身体唯一能够满足周身整体以统一方式运动的结果就是迫使身体放弃各自为战的肌肉紧张发力,同时放弃大脑对肌肉紧张发力的控制(因为大脑只能控制肌肉紧张发力而不能控制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
而放弃了各自为战的肌肉紧张发力,唯一能够替代肌肉紧张蓄发能量的方式--------或者说唯一的能够在肌肉不紧张的松沉状态下让周身整体共同蓄发能量的方式就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了。
大家想一想,压缩旋转是不是唯一的能够让周身整体共同蓄发能量的方式,还有没有第三种能量蓄发方式?
到目前来说,人类还没有第三种发力方式。
所以,就目前来说,天下技击术或者功夫虽然五花八门,但是究其本质,只有二种,即一种是习练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功夫,一种是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的内家功夫!除此之外,还没有第三种发力方式,就是说还没有第三种能够生成能量和力量的方式,所以就不存在第三种功夫------------除非有人依然将不能发出技击能量和力量的花架子内家拳视为一种功夫。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不但是生成能量的方式,并且是传输能量的方式,这就如肌肉紧张发力一样,肌肉紧张不但是生成能量的方式,同样也是传输能量的方式。
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传输能量的方式,就是内家拳的力催三节。即根节脚生成的能量要经过脚、腿、胯、腰、胸、肩等各个部位的压缩旋转逐节传输。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传输根节能量,不会有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肌肉各自为战相互影响抵消的损失,能够最大程度将根节能量传输到梢节,几乎相当于将根节能量整体传输到梢节。这种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将根节能量整体传输到梢节的能量传输方式,在内家拳中被称之为能量传簇。簇就是整体的意思。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传簇能量的方式就是,身体每一节的压缩催下一节生成旋转,而旋转再催下一节生成压缩,就这样压缩旋转不断阴阳转换形成能量周身传簇。
以上是形意拳的外三合的习练方法,这个习练方法不是形意拳独有的,少林寺的心意把也是通过先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将外形动作打到与能量的生成与传输高度统一时(就是形意拳外三合的程度)引带出内里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大家看到的电影《少林寺》中,少林寺和尚打的金刚捣锥,就相当于形意拳的五行拳。形意拳的五行拳需要打一辈子,而少林寺的金刚捣锥同样也需要打一辈子!看看和尚们练功时留在地上的坑就知道了!金刚捣锥的动作就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打出来的。
现在许多人习练形意拳,但是不明白外三合的真意,所以不是从能量传簇的角度去理解与习练外三合,而是仅仅以外形动作去理解与习练外三合,这就导致了习练的外三合流于形式而习练不出外三合的真实效果,即让外形动作与能量传簇高度统一以引带出体内的以心行气。
如果不明白外三合约束的是外形动作与能量传簇的统一,那么是不可能习练出内家功夫的。大家看看体操或者是走正步,是不是也达到外三合的程度了?
无疑,即便是体操或走正步,习练到一定程度,也会达到外三合的手脚、肘膝、肩胯相合,统一动作,但是,体操或走正步能够习练出功夫吗?
当然不能了!所以达到外三合的状态不是就代表习练出内家功夫了,如果只从外形动作约束外三合,则除了打拳时动作整齐划一以外,什么也习练不出来。所以,大家切记,习练外三合要从能量传簇的角度去理解和习练。形意拳的束展,在束的蓄力过程,外三合的目的是让手脚、肘膝、肩胯这几个关键点统一向下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展的过程,则手脚、肘膝、肩胯要同时以统一动作方式将地面给予的反作用力向上传簇。如此长期用外三合约束身体,则浑身肌肉就自然而然地趋向于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动作统一运动蓄发能量。
手脚、肘膝、肩胯是人体的几个关键点,是周身骨骼的关键屈伸、折叠部位,所以外三合是练骨的,以骨骼为支撑,外三合约束依附在骨骼上的肌肉共同以统一动作上下运动,以生成并传簇能量,所以习练外三合的阶段被前辈大师称之为易骨。
这种以肌肉带动骨骼的周身整体的统一上下运动就形成了能量在身体内部的上下传簇,这就叫起落。外形动作的起落在体内的表现,就是以心行气生成的上下行能量,当以心行气与呼吸合拍后,似乎以心行气是作用在呼吸之上的,呼吸以及呼吸的气会随着能量传簇上下运行,这就是前辈大师说的形意拳一气之起落。一气之起落是所有内家拳的根基,任何内家功夫都离不开一气之起落,任何内家拳的每一个动作分解开来都是一气之起落。
在习练外三合过程中,还不存在以心行气,此时肌肉不紧张状态下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是利用自身体重生成的,这个压缩旋转只是把静止的体重转换成为运行的能量,却无法发出大于体重的额外能量,就不能发出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也就是说,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只是确定了人体另外一种能量蓄发方式,但是不能生成巨大的技击能量。
要想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生成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技击能量,就要习练会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内家拳发展到太极拳后的说法,在太极拳之前,这个功夫叫易筋易髓。当习练会了以心行气,就能够用以心行气的能量驱动出周身整体剧烈的压缩旋转,此时才能够生成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和力量-----------这个用以心行气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习练阶段,就是形意拳习练的暗劲阶段。因为此时已经通过外三合的习练放弃了肌肉紧张发力,此时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不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有棱有角,所以从外形动作来看就是松柔的------------这就是为什么内家拳的表象都是松柔的原因。但是内家拳的松柔不代表没有能量蓄发,相反,松柔只是内家拳的表象,内家拳的内里是刚强无比的!
以上,就是以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拳是怎么逐渐发展到内家拳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