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家拳产生的基础---------外家拳
一,能量与力量
人体正常的发力方式是肌肉紧张发力。
肌肉紧张发力是由大脑控制的发力,当大脑控制肌肉产生紧张收缩时,肌肉的紧张收缩生成了弹性势能,就是在体内蓄积起了能量;当肌肉从紧张收缩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将弹性势能从体内释放,发出到体外就成为了力量。如果肌肉紧张收缩后不恢复原状,那么就不能将体内的能量转换为力量。
所以,人体想要发出力量,首先必须要在体内蓄积出来能量,将体内蓄积的能量从体内发出才是力量。如果肌肉紧张收缩蓄积的能量不外发,就不能形成力量。
以上能量与力量的概念,在以后介绍的内家拳中很重要,所以大家首先要在心中有一个概念:在体内生成、蓄积并运行的是能量,只有将能量从体内发出才是力量。
为什么我先要把能量与力量的概念说清楚?因为在我编写的另一本“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大量使用能量一词,许多人就搞不明白能量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当然,这点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在本书中专门介绍一下能量与力量。
高层次的内家拳在体内生成的能量是不外发的,而是在体内运行,遍布周身,形成内家拳的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此时能量充满周身达之于皮肤表面的每个毛孔,皮肤之内是能量,皮肤之外就是力量,即内家拳的能量与力量的蓄发是合一的。内家拳是一种状态拳,目的是把身体习练到一种自然、本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蓄力而力自存,不发力而力自出。内家拳所追求的是大于拳脚劲力的周身整劲,而不是追求拳脚的劲力。
对于内家拳来说,低层次的内家拳在习练过程中是有发力的,高层次的内家拳就已经没有发力了,而是开合吐纳,即自身能量与对手打来的力量之间的阴阳转换。所以本书中介绍的都是内家拳体内能量的生成和运行,而不太多介绍力量。其实力量的关键就在于蓄积能量,习练会蓄积能量了,将能量从体内发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我就是不介绍,大家也无师自通。
大家注意,高层次内家拳不发力,不代表内家拳周身没有力量,只不过自身要求不发力而已。虽然自身要求不发力,但在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下,周身力量已经无处不在了,加之内家拳以能量转换技击,所以能量是以吞吐、吐纳的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之间的阴阳转换的方式蓄发的,而不是像外家拳那样直接发力。
但是许多人将内家拳理解成了玄术与巫术,幻想能够不用能量和力量去技击,妄想用松懈去实现四两拨千斤。其实内家拳惊心动魄的技击手段无不是用巨大的能量与力量完成的!
二,技击需要能量和力量
之所以要把技击需要能量和力量这个简单的道理专门用一节介绍,就是大家已经对于内家拳产生了一些误解,将内家拳玄幻化、迷信化了,这个误解必须要纠正。
大家都知道徐晓冬事件,在网络上的评论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评论都没有涉及到能量和力量,都在用外形动作为依据去评论----------其实内家拳的败北原因非常简单,即没有习练出巨大的能量和力量,尚若能够习练出一点内里和力量,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也就是说,大家对于内家拳的理解和认识已经达到了超乎想象的迷信与荒唐,以至于大家已经不能从最简单的道理去理解和认识内家拳了----------这就是我写本节的必要之处。
大家对于内家拳产生误解的原因就在于错误地理解了前辈大师的拳论。
内家拳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就是松。
但是内家拳要求的松不是无谓的松懈,而是要在肌肉不紧张的松沉状态下让周身整体以统一的动作方式蓄发能量与力量,既松是追求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与力量的方式!
但可惜的是大家从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按图索骥,只看到了松字而没有注意到比松字更多的力、劲等字,加之拳论中有四两拨千斤等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词语,所以现在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就以松为第一要务,根本就无法发出技击能量和力量,甚至一松到懈,根本无法技击,或者将败北的原因归结为还松得不够,似乎松成一滩肉泥就能打败一切对手了。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随便找一个人来,让他出拳打你,在保证打不到你的情况下,你放心地试验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用四两劲去拨开对手打来的拳头。其实即便不作这个试验,大家从电视里播放的拳击节目中就能看出来,想要挡住或拨开对手打来的拳头是需要很大劲力的,对于一些重拳,甚至根本无法阻挡或拨开,以至于在阻挡对手的重拳时整个身体都被重拳打得七扭八歪或直接摔倒!
另一个验证方法就是大家都看到的,即现在无论是练得出拳时惊天动地的形意拳,还是推手时能把人摔出去的太极拳,都无法上擂台与技击格斗术实战抗衡。大家对太极拳不能实战似乎还能够理解,因为至少从外形动作来说太极拳打得太慢,但是对于打得惊天动地的形意拳也不能实战却有些懵懂,为什么?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给大家做分析说明。
在以后的章节中我将引用前辈大师的拳论,大家看完就会知道,松沉是内家拳的发力方式,绝不是内家拳的技击方式,内家拳习练的就是要用松沉的方式发出人体所能够发出的极致能量和力量,内家拳是依靠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去技击的,内家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应者立仆的进攻气势和化打合一、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等技击方式,无不是依靠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去进行的。
“四两拨千斤”,不是从字面去理解的,是要从内家功夫的以心行气去理解的,即以心行气的内里能量是很弱小的,以心行气的能量是为了控制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才是内家拳技击能量和力量的主要来源---------而以心行气所使用的能量,只有“四两”,内里以心行气的四两劲,能够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生成千斤劲----------只有千斤劲才能对付千斤劲!
三,技击要素
任何一种技击术都需要具备力量、招式、速度这三个要素。
招式就是技击技术,包括如何出拳踢腿打击对手,如何阻挡对手的打击,以及在自身与对手所处的任何位置、姿势与状态下实现保护自己打击对手的目的。
比如说外家拳都有的弓步冲拳,在弓步冲拳里的招式就是一手抬起拨挡对手劲力,一手向前打击对手,同时前迈一步以接近对手及利用向前的冲击力增加拳头的力量。弓步冲拳的招式很简单,一说大家就懂,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习练过拳的新手来说,在他懂得了弓步冲拳的招式时,他是否能够打出弓步冲拳的效果与威力呢?
显然不能,因为决定招式的效果和威力的是力量!
后腿是否能够发出脚蹬地的力量,腰胯能否配合脚蹬地的同时发出横向旋转的力量,肩膀能否发出两肩相扣的力量,胳膊能否打出向前的打击力量与向上的格挡力量,最后能否把脚蹬地与腰胯旋转、扣肩、胳膊的力量同时打向对对手,只有完成了以上这些过程,弓步冲拳才能够产生打击对手的效果和威力---------那么我们回头看看,在以上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是招式本身吗?
显然不是,想要让招式产生打击效果的是力量!以上弓步冲拳的打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身体各个部位相互协调合作产生的一个发力过程----------所以,招式就是一个在自身与对手所处状态下的发力条件,练招式就是在练如何在各种状态下打击对手保护自身。
如果将招式看做是一个固定的打击状态的话,那么外家拳习练的不是招式本身,而是习练在一个又一个的招式状态下的发力,保证身体能够在任何状态、姿势、位置下都能够发出最大的打击力量。
无论多么高难的招式,任何人都是一学就会的,但功夫并不在招式本身,而在驱动招式能够完美使用出来并产生技击效果的发力与力量。
在西方格斗术中,招式相比于我们的武术来说是不多的,直拳、摆拳、勾拳、正踢、侧踢、摔法几乎就构成了大家所能够见到的全部技击技术,这些技术在我们的武术里面都有,并且还有各种变化,比格斗术精彩。(UFC中有地面技术,这个我不懂)
但是,大家注意,为什么在同样的招式下,格斗术凶猛异常,而我们的传统武术却被习练成花架子?
这就是说我们对于传统武术的理解和习练方法都错了!
格斗术的日常习练是什么?
是发力和力量!在巨大的打击力量之下,各种技击技术才能够发挥出威力,格斗术才能够实战。
而我们的传统武术呢?我们只习练招式本身,而不去习练背后支撑招式的发力和力量,所以大多数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似乎认为只要把套路动作里的招式一个一个地打出来,打出一个完整的套路动作就是学会了,就有功夫了,而在每一个招式中都不能发出巨大的打击力量,没有打击力量,就只有挨打的分了。最可悲的是,国家级别的武术比赛中,都只是以套路动作的表演决定成绩的,根本就不注重技击力量。
传统武术的前辈大师早就说过,练拳要练基本功。基本功是什么?基本功就是在练力量,在一个简单的招式中习练出巨大的打击力量。但是现在没有人习练基本功了,同时还感叹传统武术的没落--------尚若大家能够重新认识传统武术,将习练重心转移到习练巨大的技击力量上来,传统武术的威力是一点也不次于格斗术的!
所以对于招式这个要素来说,我们可以将归纳到力量之中。
再说说速度这个要素。
对于速度,有些人也没有正确的理解。有些人认为速度是指完成招式的速度,这是错误的。没有发力和力量做支撑,招式完成的再快也是要挨打的,在实战中如果没有力量,甚至都不可能完成招式就已经被打了。
武术中要求的速度,不是指完成招式的速度,而是指发力速度,完成打击对手的目的是靠力量的,所以发力的速度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发力速度的快慢是由体内能量的蓄积时间决定的,体内能量蓄积好了,发力只是一瞬间的事,体内蓄积能量的时间越长,发力就越慢。而蓄力时间的长短,是由肌肉紧张收缩的空间距离决定的,肌肉紧张收缩需要的空间距离越大,蓄力时间越慢。所以李小龙强调并习练寸劲,格斗术强调爆发力,这都是在追求用最小的空间距离完成肌肉的紧张收缩而蓄积出巨大的能量。我们看看格斗术或拳击,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肌肉爆发力强劲,能够在一秒钟之内完成若干次出拳--------我们再回头看看现在我们习练的形意拳,每一个蓄发力量的出拳动作至少需要一到二秒的时间,否则就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蓄力和发力的出拳动作,这时,即便能够打出石破天惊的拳力,也早已经被对手打击至少四、五拳了!
就是说现在大家习练的形意拳,发力速度至少比格斗术慢了十倍,在实战中根本就没有蓄发能量的机会。对于这点,我想习练形意拳的朋友是有体会的,在正常习练时能够从容蓄发,一旦与对手对峙,就手足无措,根本无法作出在习练时熟悉的动作蓄发能量和力量了,因为对手不会给你蓄力和发力的机会。并且,由于错误地以外形动作理解内家拳,机械地习练外形动作就导致了在对抗实战中不会玩了。还拿形意拳举例,平时五行拳练得得心应手,可是一旦与对手对峙,双手置于头前部抱圆时,就根本不会打五行劲力了!对抗实战中对手会给你摆好三体式而让你打出五行劲力的机会吗?机械地以外形动作理解并习练内家拳,就会导致这个荒唐的结果。所以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所谓内家拳的对抗,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使用的是内家功夫,都是在打着内家拳的旗号而使用格斗功夫去技击的。
决定发力速度的另一个原因是空间距离,在实战中与对手劲力接触上以后,双方之间几乎就没有能够让肌肉紧张收缩和恢复原状需要的发力的空间距离了,这时就只能够依靠肌肉的爆发力了,肌肉爆发力好的,能够在方寸之间发力,所以格斗术着重爆发力的训练,其出拳踢腿的动作极小,能够做到在任何位置与状态下发力---------我们再回头看看形意拳,劈崩钻炮横每一个动作得需要多大的能量蓄发空间距离,这种空间距离在实战中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面对格斗术对手,人家身体和胳膊稍微一收缩就能打出拳头,而形意拳还要用很大的空间距离去束展蓄发,能不挨打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