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寸铁千元征文大赛成长励志故事
寸铁千元征文 丨我是如何从体制走出,又回去

寸铁千元征文 丨我是如何从体制走出,又回去

作者: 多乐事MIMI | 来源:发表于2018-04-22 14:06 被阅读198次

文丨多乐事MIMI   参赛编号:341

在我们始料未及看不到希望的人生中,总是以阴差阳错的某个误会开始。

在开始之前,我们往往并不知情,或者无从选择。

一旦开始之后,慢慢地发现自己已经融入了一种生活模式当中,到后来回顾的你一生,相信这一生当中早已被冥冥注定的,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什么时候从事什么行业,从一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被注定了。

摆脱不了的束约

晓丹刚从事业单位逃离出来,在那里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模式,工作五年之久,依然还停留在一样的职位,领着几年前一样的薪酬。从意识到这点到后来果断勇敢逃离,开始了追逐更多可能性的生活。

来到了一个新城市新公司,认识到外面世界竞争的激烈性,体验了班️制下的自由度,脱离了单一的生活方式,她看到的是更多的可能性,只是最后,由于身体的不胜负荷,还有生活成本过高,不得不结束这样的工作模式。

这时候,刚好好友要成立成立一家公司,需要人手协助,于是晓丹就答应。

这让晓丹再次回到了朝九晚五的体制生活,开始时有点不适应,产生抗拒感,大量的工作量和体制制度让晓丹非常不了解,也不认同。晓丹一直都有一个画家梦,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在各大展览中心呈现。

这是她的梦想,是她人生当中必定要完成的清单。只是,因为工作量的大增,人事的调动,经常出差,跑业务,应酬,晓丹没办法像以前那样一下班就躲在房间里练习,这让晓丹很苦恼。

晓丹提出了离职请求,只是好友的再三哀求,在创业之初,非常需要晓丹的帮忙,需要一个值得信赖帮忙打点和分担重要事务。出于仗义和好心,晓丹不忍心,于是跟好友协商好,也跟他说了自己的梦想。

练习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很多,晓丹获得稳定的生活费,还有名义上作为领导人的荣誉。

晓丹慢慢适应了这样的体制生活,当一个人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想要在另外的领域上有所产出,是比较困难的。

这样持续下去,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晓丹是能预测到的。即便每一天都在质疑,自我矛盾,也无力改变。毕竟,她还得需要这份工作获得更多的财富,才能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这份工作渐渐成为了晓丹赖以生存模式,慢慢地陷入到某种“体制”之中。

肖申克的救赎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被指控杀害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终身监禁,送到一座叫做肖申克的监狱。然后电影以第三人——瑞德的叙述了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发生的一切。

在监狱里有手眼通天,拥有特殊渠道的能人——瑞德,不管你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他总能有办法托人搞进监狱。

可惜他这种特殊只局限于他久住的小环境,正像他后来的独白一样,离开了监狱,什么都不是,连买东西都不会。另一种可悲之处在于,他沾沾自喜的特殊之处,并不是不可取代的。

像瑞德一样的人在一开始往往并不放弃对逃脱现状的希望,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中,到了他完全放弃之时,却得到了突如其来的豁免,以至于毫无准备地来到他已经并不感兴趣的陌生场景。

安迪这个后来者,在他再次假释被拒后,送了他一个口琴做礼物,而购买的途径,竟是绕开他。

有志者事竟成

也许我们穷尽一生去追逐的某一个目标,却一直都没有回响,当我们万念俱灰,不复希冀之时,那个已经并不需要的结果却华丽丽的姗姗来迟,以报喜的姿态为生命敲响倒计时的钟声。这不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小寓言,也是对人生赤裸裸的讽刺。

我们发现,世人之所以大多数平庸,就是因为对环境失望,进而向环境妥协。那些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只是因为不甘让一技之长被埋没,进而不断寻觅机会去展露。

有志者事竟成”这种老套的话已经不足以解释这二十年反复的、枯燥的努力。

也许惟有希望,才让那些坚持不懈的人用上了一大部分的时间,赌生命中的另一部分自由,去救赎体制内被慢慢萎靡、干枯的灵魂。

体制之外,别有洞天,只是大部分人不敢、也无法坚持去追寻。

我们每天生活在熟稔的风景中,过着单曲循环的生活,在冰冷冷的城市忍受着快节奏和高压力,这种痛苦在快乐之下,却在生存之上,让我们在犹疑彷徨中不知所措,停滞不前,直到老之将至,悔之晚矣,却无可奈何。

传统的观念,亲朋的指点、体制的束缚,都让我们不敢抛开羁绊,挑战荒唐的质疑,奇怪的是,如此浑浑噩噩一生的人,也往往不能做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反而告诫后人仍需循规蹈矩,重蹈覆辙。

千元奖金+云南免费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寸铁千元征文 丨我是如何从体制走出,又回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tf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