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少回忆自己年少时期的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上更容易产生冲突,因为他们从未真正理解甚至也不愿意去承担教养的责任。
——摘录自《沟通的艺术》第一章
回忆其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回忆中,我们是带着比当时更高的智慧,更全面的了解,更透彻的观察去进行重新一遍的审视。站在高的地方去看低的地方,总是能够看得更清楚的。
因而回忆过去的自己,回忆自己幼年时期的经历,其实很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我们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很多行为也就会有自然而然的真心的接纳,而这种接纳,是比克制和理性更加重要的。
有时候单凭理性得克制自己去接纳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当下,通过努力,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做出过分的事情,但是因为其实你的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所以这种接纳,总会有一刻,绷到了极限,最终克制不住,爆发出来。而如果是建立在真正的理解,同情之上的接纳,才是真正稳定稳妥,无需努力也可以自然得流淌和表现出来的。
记得我小时候的时候,最烦的事情,就是日复一日的待在家里写作业,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假,并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小孩子的天性其实是非常厌倦这种束缚人的方式,然而没有办法,我那时候是非常怯懦的,并没有勇气去反抗,只能在自己心里嘀咕。
后来慢慢长大,到了大学,学习不再被看得那么紧了,即使考试会挂科,因为大学里没有家长会这回事情,很容易也就糊弄过去了。我就像是脱缰了的野马,有段时间睡懒觉,逃课,追剧,过上了自己从前不敢奢望的生活,感觉真是爽翻了。
然后暑期放假的时候,也就不用再待在家里不准出去了,我去了我小姨家玩。小姨家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小表妹,也是到了比较关键的一年了。小姨和姨夫都要上班,小表妹由奶奶照看放假时候的学习,但是因为小姨对孩子要求没那么高,小表妹其实还是比我轻松很多的。但是奶奶是比较传统的,非常看重认真坐在那里学习不干闲事的人。而小表妹学习的时候总是干这干那,静不下心来,奶奶就会很生气。
我去的时候,小姨就说让我多看看表妹写作业,让奶奶休息一下,放松放松。我就看着小表妹写作业。
早上吃完饭,开始写作业,先把本子和书,铅笔盒都掏出来,哎呀,铅笔不尖,等一下要画图,我要先削一下铅笔。
过了2分钟,铅笔总算削好了,拿出来本子,哎呀,这个本子不是我要用的那个,我要找找那个本子。好,找本子。
过了5分钟,终于书包里找到了,把本子翻开,开始写作业。
过了不到十分钟,今天的数学题太难了,我还是先写语文吧。
然后说着要找语文作业,又跑出去拿了个苹果吃……
我突然一下,心里的火儿就上来了,喊她,吃什么苹果,一道题都没吃完,还吃苹果,不准吃,坐下来写。
表妹也生气了,就犟了几句,我就怒了,直接拿起床上的小扫帚抽了她几下……
后来这件事情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总是忘记不了我那时候发火的样子,也忘记不了表妹委屈的样子,大概和我小的时候是一模一样吧~
那件事情之后,我就一直在回想,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这样大的改变呢?从“承受”的那一方,慢慢开始变成了“施加”的那一方。
其实很多人在童年的时期,也遭受了很多的有意或无意的不正确的对待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不幸。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很多人遗忘了自己的过去。他们不再理解小孩子,而成为了自己小时候也不会喜欢的那种大人。
而且,这种遗忘,是如此的常见,像是一扇在长大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道门一样。它就竖在哪里,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经过,经过的时候,这道门,拿走了一些东西,使得我们跟门那边的人越来越像。在这之后,如果你不是很用力得去反思自己的话,你就越来越多得忘记了未穿过门之前的自己,而你,和那边的人儿之间的鸿沟也会越来越宽阔。
所以,回忆儿时的自己,帮助我们真正得去理解孩子,帮助我们去学习承担责任,很重要哦,试一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