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语文教材按“学习任务群”和主题来编排,新增加了整本书阅读,这无论对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月29日下午,市教研室吴主任走进校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听完吴主任讲座,更加坚信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
(一)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尖子生靠引领,中间生靠管理,学困生靠唤醒”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分层教学,分层管理。在本学科学生上拔尖的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指引他们努力的方向;中等学生要对他们学习的过程、作业、知识掌握情况等加强管理;对于学困生,最主要的是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而不要用过难的知识去吓退他们。无论是在课堂提问,还是在作业的布置上,都要因材施教。
(二)永远记住老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授课老师要精讲,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把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展示。老师讲的意义在于高标准的示范:思考的方向、语言品味的角度、文言文翻译表述的得体规范等。
习题讲评课,需记住几点原则:(1)学生从不会到会需要讲,从不对到对、从不快到快,讲是解决不了问题,需要靠练。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是从练中来,而不是讲中来。(2)学生没有做过的题不讲,过难的题永远不在课堂上讲(只用布置给尖子生即可,让他们去动脑、去相互讨论),错误在20人以下的题不讲,让尖子生去教中等生、学困生,让尖子生之间相互探讨,从而实现费曼学习法。(3)只有老师讲的少,学生才有时间加大练习。(4)即时反馈原则。做完之后立刻让学生核对答案,探讨交流,更正答案。(5)反馈的形式要灵活。老师批改时要让目标生给老师讲解错题。教学不是老师讲一遍学生就会了,而是要学生自己做一遍,自己理解了才会。
除此之外,吴主任所说的“老师对学生不能有父母之心,父母之心是极不理智”,“一讲到底的老师是最不操心的老师”,“老师要有小人之心,不要认为学生都有自觉心,人都是有惰性”,这些话对我也是一种警醒。
学无止境,对学生如此,对老师更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