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权舆》
唉我呀!曾客居华馆大屋,如今每顿饭供应都不丰富。可叹啊!待遇远不如当初!呜呼哉!曾经餐餐多美好,如今每天挨饿顿顿吃不饱。可怜啊!远远不如从前好!
秦国的都城,这是城中心的一处府邸,朱红的大门已经斑驳着,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庭院里四对大红柱子上的字已以模糊了,隐约可看到曾经的辉煌。一位素衣男子匆匆而来,坐在堂上,嘴里嘟囔着:“忙了一天,快饿死了,赶紧上饭吧!”这时,屋里走出来一位绿衣女子,她手里捧着一个大食盒,轻轻的放在桌子上,男子执著而食,一会就扫光了,然却意犹未尽,他摸了摸肚子,才只有半饱,他抬头看看那绿衣女子。本想责备一下,当目光落到她满是菜色的脸上时,他还是忍住了,她的头上已没有了昔日的金钗玉簪,甚至于那件绿衣还是当年的嫁妆,看到这,他在心中叹息着,想当年自己受到君上的重视,家中每日车水马龙,每次吃饭时满桌美味佳肴,自己用四簋吃饭,顿顿饭都是大碗吃肉,大碗吃酒,而如今呢?每顿饭是如此的简单,几乎无法填饱肚子,想想从前,看看现在,他的心中无比的悲伤,自己虽然是宗氏贵族,但当今的君上却重用的外臣,他们这些宗亲竟然零落到如此的凄惨境地,他不由得心中一阵酸楚,不由得击著而节,低低吟唱起来:“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这是一首贤士发牢骚的小诗,谴责秦君养士待贤有始无终。此诗两章结构相同,在反复咏叹中见“低徊无限”(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诗首句即以慨叹发语,仿佛是一个酸不溜丢的人才两手一摊,仰天长叹,让听者有“不提倒也罢了,提起两眼泪汪汪”的心理预设,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强烈对比就显得自然而不突兀。过去的日子里大碗吃饭、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顿供应的饭菜都非常简约,几乎到了吃不饱的程度,前后待遇悬殊,让人难以承受。其实,饮食上的一点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贤者在国君心目中的位置。
诗的前后两章虽然相近,但些微变化间显示出歌唱者前后待遇的落差之大,第一章里提及的变化还只是从大碗饭食到每食无余,到第二章里已经从“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饱”了,于是作者一唱三叹,“于嗟乎!不承权舆”,这嗟叹声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对遭受冷遇的现实的失望和对康公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从诗中无法看到诗作者慨叹之后待遇能否得到改变,但从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的战国齐孟尝君食客冯谖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