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疾为韩使楚》

作者: 枯藤老树123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23:05 被阅读0次
觚?

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正亦可为国乎?”曰:“可。”王曰:“楚国多盗,正可以圉盗乎?”曰:“可。”曰:“以正圉盗,奈何?”顷间有鹊止于屋上者,曰:“请问楚人谓此鸟何?”王曰:“谓之鹊。”曰:“谓之乌,可乎?”曰:“不可。”曰:“今王之国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洁胜任。今盗贼公行,而弗能禁也,此乌不为乌,鹊不为鹊也。”

这是《战国策韩策》中的一篇短文,说的是韩国大臣史疾出使楚国时,与楚王的一段对话。

史疾,史为其氏,疾为其名,应当是韩国的史官。读史使人明智,所以各国研究历史的史官们无不是聪明智慧的哲人。

楚王当然深知这点,所以就问史疾:你是史官,我想知道你主要研究什么学问呢?

史疾回答,他主要研究列子的道家学说,最喜欢“正名”的学问。

列子这人,大家都知道是个神仙级人物,他有个很大的本事“御风”,也就是乘风飞行,庄子曾称赞“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创造的成语“愚公移山”更是为大家耳熟能详。

但是“正名”学恐怕并不是列子这个道家人物的专长,而应当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曾说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还说过:

觚(gū)不觚,觚哉!觚哉!(觚是古代盛酒器。句意谓:觚都不像个觚了,这算是觚吗!这算是觚吗!言下之意,连这个小小的觚都不像个觚了,那么当时“名不正言不顺”现象已经很严重了)

上述乃是儒家人物孔子对“正名”的强烈呼吁。

估计可能是《战国策》作者有意把儒家学说混到道家学说中去了。

但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正名”的确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重视的一个学问。史疾作为史官,深感于战国时期君不君臣不臣、本来是臣子的诸侯国君都纷纷称起了大王的“名不正言不顺”新常态,而有意无意在楚王面前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所以不用管是不是列子提出的,反正“正名”从古至今都很重要就是了!

楚王就问史疾:您研究的这个“正名”可以用到治国上吗?

史疾回答道:当然可以啊!

楚王说:我国盗贼很多,“正名”可以消除盗贼吗?

史疾说:可以啊!

楚王问:那怎么消除呢?

用“正名”理论来消除盗贼,这并不是用一两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而且长篇大论下来,恐怕楚王会昏昏欲睡。所以史疾得想个办法,用简短的话或者用寓言故事来讲清这个道理。

此时刚巧有只喜鹊飞到了宫外屋檐上,史疾很快有了灵感,找到了话题切入点,就问楚王:你们国家把这种鸟叫什么?

楚王说:叫喜鹊啊!

史疾说:叫它乌鸦可以吗?

楚王说:当然不可以!但是……这跟治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史疾说:刚才大王跟我说,你们楚国现在盗贼横行是吗?

楚王说:是呀!

史疾说:如果一个国家政通人和,官吏各称其职,这样就能施行道德教化,民众就能安居乐业。大王想,这样的国家还会出现大量盗贼吗?

楚王说:当然不会了。

史疾说:那么由此看来,楚国设置的很多官吏事实上并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还达不到最起码的廉洁要求!恕我直言,官员们才德不足,德不配位,这也算了,顶多算个庸官。可怕的是很多当官的都为了自己着想,损公肥私成疾,贪污腐化成风,对百姓则大肆盘剥,毫无爱民之心。您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还能做到安居乐业吗?很多人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已经很难解决,只好去偷去抢,出现很多盗贼也就毫不稀奇了!大王您再贤明,靠这样的官吏去抓捕盗贼,盗贼能抓捕干净吗?靠这样的官吏去治理国家,国家还能治理好吗?

史疾又说:你们楚国的这些高级官职,什么柱国、令尹、司马、典令恐怕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初设置时的目的,严重点说就是:

柱国不是柱国,令尹不是令尹,司马不是司马,典令不是典令!

史疾最后总结道:大王刚才说喜鹊不是乌鸦,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我刚才说的“正名”问题不解决,那么喜鹊难道不可以叫乌鸦吗?

史疾一番话让楚王陷入了沉思,不过楚王考虑得更深:

“正名”问题是寡人解决得了的吗?!你史疾说得客气,点到为止了,因为再说下去的话,就连我这个“楚王”也是“名不正”的呀。当初我的祖辈在明明知道上有周天子的情况下僭称了“”,严格说来楚王就是个非法称号。难道一正名就叫我去掉王号?我可办不到!

所以,我不要“正名”!

完。

相关文章

  • 读《史疾为韩使楚》

    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正亦可为国乎?...

  • 战国策—史疾为韩使楚

    【原文】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正亦可...

  • 战国策130-史疾为韩使楚

    史疾为韩使楚。 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 曰:“何贵?”曰:“贵正。” 王曰:“正亦可为...

  • 《罗马史》与《战国策》札记(二十五)

    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正亦可为国乎?...

  • 《长征记》与《战国策》札记(七)

    楚王攻梁南,韩氏因围蔷。成恢为犀首谓韩王曰:“疾攻蔷,楚师必进矣。魏不能支,交臂而听楚,韩氏必危,故王不如释蔷。魏...

  • 战国策―韩公叔有齐、魏

    【原文】韩公叔有齐、魏,而太子有楚、秦以争国。郑申为楚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予太子。楚王怒,将罪之。对曰:“臣矫予...

  • 《罗马史》与《战国策》札记(五)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

  • 秦昭王怒怼黄歇书

    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一百二三)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籍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以齐为韩、魏攻...

  • 《罗马史》与《战国策》札记(六)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于秦,秦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于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疾为韩使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qm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