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简书散文
语文课06·容量也是衡量课堂的标准

语文课06·容量也是衡量课堂的标准

作者: 韦步峰 | 来源:发表于2022-10-20 20:52 被阅读0次
    照片编号:IMG_20221019_102755

    按:因课间操举行运动会专题培训,赵老师的课,耽误了7分钟。我先行一步,培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先离开会场赶往教室。见看护课间的老师在讲台上很认真地批改作业,学生到有几个唏嘘的——看来他们知道有人来听课。

    见黑板上别的学科的板书内容还在,我便让身旁一男生过去擦干净。没想到那男生很稳重,慢条斯理地用了2分钟才把黑板擦完,就连没有写字的部分也擦得一尘不染。随后不久,赵老师风尘仆仆冲进教室,站在讲桌旁。

    ===========

    一上手,赵老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再次阅读《江南春》。期间,她在黑板上快速写下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这种做法,如今已经很少见,大多采用白板(课件)显示,清楚明了也快捷。我并不知道赵老师执意板书学习目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过从写完之后便束之高阁的情况分析,要么忘了在课件中体现,属于后补,要么属于临时想法,用来安稳情绪,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5分钟时间未到——实际上也根本用不上这么长时间——便开始了新授,接连给出三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是关于诗作作者杜牧的文学常识,一并讲解了“小李杜”和“李杜”。让学生记住这类知识的做法,我很赞成。无论“大”“小”,这四人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创作领域留下佳作无数,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但赵老师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一般性了解的层面上,缺少了深度和古代诗人的影响力——不妨借机找来学生可能已经读过的李白、杜甫、李商隐的诗作,略作点评,一来温习比较,而来引发学生思考,完全有可能激发不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至少也是一次有价值的引领。教学过程,随时都有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机会,有经验的教师总会善于利用这样的机会。

    第二,是交代《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处理方式是用白板呈现,让学生齐读一遍了事。

    第三,给出了两个思考题:①诗歌描写了江南哪些景物。②用原诗句说说所描写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应该说,设题思路很对路,直击本节课重点内容。但有一点必须指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也没多大难度,甚至有不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张口即来。但赵老师安排给学生的时间比较长,采用让学生举手发言的方式来处理,就不免耗时耗力功效甚微了。关于景物,只需要告诉学生将诗歌里的表示景物的名词找出来即可,至于景物的特点,则完全可以任由学生发挥,甚至天马行空只要表述合理,不与诗歌内容和意境相悖,就可以予以肯定——这是一次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又注重将“想法”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的绝佳机会。我总认为,针对六年级学生开展的阅读分析,理应以培养兴趣为原则,答案(分析结论)应该适度宽泛,那种凡是问题就一定往标准答案上靠的做法,对学生可能会有非常大的杀伤力,应该引起重视。

    有一个细节,不妨拿出来商榷一下。有学生把诗歌的“绿”解释成绿草,立刻被赵老师纠正成绿树。其实这个“绿”还真没必要在草和树上论输赢,无论绿草还是绿树,只要是做了红花背景的绿色景物,都可以。这其实就是我上面所倡导的,在没必要非要较真的地方采取“宽泛”答案的实例。

    从诗歌内容的分析广度和深度来看,赵老师毕竟做了充分的准备,且分析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扎实的授课基本功,令人欣喜。又注重知识的落实,凡讲到一处重点,总能给学生留出记笔记的时间,这对培养学生课堂上适时笔记的习惯,很有好处。不过也有硬伤:在分析“四百八十寺”的时候,课件上误将“实指”作“食指”,且在讲解的时候也没发现。

    对诗歌内容做了分析之后,到了揭示思想内容的环节。赵老师在此也是设计了两个思考题:①写景时,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不同。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对唐王朝的不满,学生很容易理解,应该没有难点。于是很快就到了课堂小结部分,赵老师设计了当堂测试,有注音,有原句填空和文学常识等内容。测试题目也比较简单,检测结果当然不错。但有一点看法,不得不提出来说一下。

    整整一节课,只分析了二十八个字,这样的课堂容量,可谓少之又少。尽管做了各种分析,但有不少分析都是在走形式、过场而好费时间,如果以《江南春》的“诱饵”,引几首与此类似或迥异的其他诗歌,展开对比分析或是延伸、拓展,其结果会如何呢?换种方式,即便不引入课外的诗歌,将这篇课文的其他两首诗《浪淘沙(其一)》《书湖阴先生壁(其一)》抓来分析又如何呢?

    至少不会让课堂显得羸弱可怜,至少能够扩大学生文本阅读乃至引导学生对经典诗歌的学习。让每一节课充盈有物,快节奏、高效率,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指标,因此,容量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在课堂评价中占有的比重很大。只有内容充实了,花架子才没有市场。当然,容量太多完成不了,也是另一种败笔,只有适当才最完美。

    临近课尾,赵老师在将课本上的“积累拓展”中“千里”和“十里”的对比挪作思考题后,便戛然止步,说留待课后解决了下节课再说。本来这堂课的容量就已经少得可怜之至,竟还留个尾巴,无形中绝对又拉浅了课的容量。此思考题一出,其他两名一同听课的教师立即想得了什么指令一般,相继走出教室。此时距离下课,还有五分钟。这五分钟,不单可以彻底解决那道思考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学更多的内容,比如默写,比如仿照诗歌内容描写一段学生熟悉的景物……总而言之,这五分钟丢得实在太可惜!

    一句话点评: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它一定隐藏在一次次的失败里。

    一同听课人:纪浩男 李晓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课06·容量也是衡量课堂的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tp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