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今年需要考研,十月份之前都在背教材,几乎也没什么时间读自己想看的书。后来意外保研成功,就那剩下的这两个月狂读,大概就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状态吧……
今天回头数了数,除了背了好多遍的各种教材文学史,一年大概只读了五十几本书,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混成这样,也真挺惨的了,但也不能算全无收获吧。而且今年也是第一次从以往完全沉迷当代和外国小说,变成了开始接触中国的古代的小说,也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这门开的好像有点晚。
今年比较特别的应该是读了一些杂剧戏曲类的,都是很基础,很出名的,但以前是真的读不下去。《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终于能get到这些曲剧类的文字的美,顺带着还去看了一两场京剧、昆曲,感觉很神奇。
今年最喜欢的书应该是汪辟疆先生校的《唐人小说》了。原来觉得,读中国小说嘛,自然应该是明清的比较成熟,但今年读了很多唐宋传奇和魏晋的志怪志人小说,真的惊艳!虽然很多时候能感觉出来刻画描写上不如后来精到,但唐传奇中的那种干净的气韵,瑰丽的想象是后代小说完全比不上的。顺带着也读了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一本学术著作被我当成小说集来看,也是对不起人家。
特别喜欢《霍小玉传》最后的那段:“ 玉乃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酬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这么决绝刚烈,比后来的才子佳人高出不知道多少。
还很喜欢《柳毅传》里面的钱塘君:“ 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尤其是最后几句,感觉真的要被他萌哭了!
当然了,今年还是读中国当代和外国小说比较多。比较喜欢的有:
芭芭拉·金索沃 的《毒木圣经》,这本书想读好几年了,今年年初才买。神奇的非洲大地,奇幻的生物和习俗让人移不开眼睛。深入进去,则是殖民地的恢弘历史,信仰与拯救的悖论,文化的冲突、自我的定义以及女性的独立和成长,最后反过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总之是很精彩的一本书。
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建议配合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最近地政治新闻、各种讲话一起食用,口感更佳。刚刚读完的时候,写了一篇特别心平气和,就书论书的书评,但很多平台上根本发表不了,所以没必要再多说什么,这件事就是最后的书评吧。
林亦含的《方思琪的初恋乐园》,感觉自己总是在一本书的热度稍微平息之后才读,但震撼和感动不会一起平息。因为同为女性,也经历过骚扰,不同的是我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在感受到骚扰的第一时间怼了回去。但读书的时候,仍然有一种自虐和自杀式的快感,想撕开书,冲进去抱抱她,但是,却也知道,斯人已逝,所以更加悲哀。
读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和《米》,觉得还是更喜欢之前读的《红粉》和《妻妾成群》,可能不会读更多他的书了。
最难评价的应该是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了,很少觉得一本书和我之间的隔阂这样深重,但有种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零零碎碎看了一些绘本,印象特别深的是帕科·罗卡 的《皱纹》。最近几年,经历了一些亲人的死亡,也越来越意识到父母、祖父母身上不可避免的衰老。以前我总觉得老人们去养老院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有精心的照顾,同龄人的陪伴,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绝对没办法接受未来送自己的爸妈进养老院吧。也不知道为什么,二十岁的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不是爱情和成长,而是衰老和死亡,如果有机会,未来想接触更多关于养老和临终关怀的工作。
黄仁达的《中国颜色》是前两天才读完的一本书,入门级别,简单好读,但赋予了日常生活中每一种颜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让生活变得珍重了很多。
张岱的《西湖梦寻》和沈复的《浮生六记》都是在睡前零零碎碎翻的,真的很美,只是,被手机夺走了读书和睡眠的我们,有多少心情欣赏这种美呢?
最后就是想提醒自己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回顾这一年的读书情况,发现自己完全就陷在文学的圈子内拔不出来了。阅读的数量少,可以甩锅给准备考研耽误了时间,但阅读的范围窄成这样,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社会相关的书总共加起来读了十三本,好像没仍能背锅了。所以,明年要注意转变读书思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