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那15岁的侄女,眼睛无神地望着窗台,对着我说一句很恐惧的话:
“姨,我不想学了,想从这窗台跳下去。”
当时她的房间里,大范围是漆黑,只有她写字台的台灯还在亮着。
楼下熙熙攘攘,大家都在欢乐地准备着大年三十年夜饭的浓烈气氛。与这压抑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还依稀记得,年仅7岁的侄儿哭着对我说,为何7岁后的生活如此之苦。
7岁前,他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想干嘛就干嘛,想买玩具就买玩具;7岁后,他迎接地是无休止的试卷、练习册。每天从早上6点学到晚上12点,一年多来,从未间断。
除夕夜,他简单吃完饭,看会电视,就得被催赶进去房间,继续写补习班留下的作业。仿佛他的生活就只有:试卷、吃饭、睡觉这三件事而已。
10年后,我以为我们的教育模式会变好。但其实并不是。
一、“二三线城市补课的狂热
在很多人印象中,疯狂的补习班模式,应该是一线大城市才会有的状态。
其实不然,这个疯狂状态正在转移,从而向二三线城市扩散。虽然是寒假,哈尔滨市一些路段的交通状况并没有很大改观。
在商圈、哈工大附近的耀景街、公司街一带,依旧车满为患。
为什么?
从照片上不难看出,即便是寒假,孩子们也并没有休息,被家长带着奔波在各个培训机构之间。而在各大培训机构前,原本的双车道只剩下一车道,外侧车道完全成了停车场。
为了能让孩子坐在前排学习听课,家长们通宵在校外排队,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这已经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了。
有些家长为了更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她们宁愿辞职来当全职妈妈。
不仅照料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而且还要熟悉孩子每一门功课的知识体系、考点难点。
在杭州市的学而思培训机构中,很多家长都会陪同孩子一起在课堂,边听课边做笔记。回家后带孩子一起复习,或是讲解孩子上课未能听懂的内容。
家长们进化成为不仅是一群陪读的家长,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超级能手,大到“哪个培训学校老师有名”、“哪个老师教的学生数学得了满分”,小到“陪着背英语单词”。
她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补课行为疯狂,即使面对高昂的补课费用,家长们也“勇往直前”。
哈尔滨一家网站最新调查显示:
初中家长在补课上花费1万-2万的最多,占比为19.7%;其次是2万~3万的家长,占比为17.2%;4万~5万的家长占比12%,3万~4万的家长占比10.9%;费用在5万~10万的家长占到10.7%;补课费达到10万以上的家长占3.8%。
而据统计,2017年,哈尔滨人均收入仅为3899元,近一半的人工资在3K-4K之间。毋庸置疑,大多数家长们3个月的工资,都抵不过孩子们一个月的补习班费用。
给孩子补课,是一种成本很高的方式,随着带来的家庭负担也是巨大的。
二、“一线城市教育生存局
一线城市的家长们在教育方面则表现得更为激烈很多。抛开了传统的课外补习班模式,家长们将突击点对准更加昂贵的兴趣班上面,陷入了一种兴趣班王国当中。
在上海,许多中产阶级的孩子被一堆又一堆的兴趣所包围着。
有骑马术、滑冰、学习钢琴、古筝、舞蹈、素描等等。而每一份兴趣班当中,都是一笔价格不菲的支出。
有人在论坛上问:“大家给孩子报兴趣班,一年花费多少钱?”
得到的答案是:
而有些家长给孩子报的费用更不止,一年达13万的都比比皆是。
据有关机构统计:现如今一线城市的孩子,每年报兴趣班数量平均为4个,兴趣班年花费平均过3万,养孩子开销占月收入比超50%。
2018年有媒体晒出过《中国十大城市生养成本排行榜》,里面算的是从出生到大学毕业。
北京和上海排在第一和第二,分别是276万和247万,三四名深圳和广州的也超过了200万,杭州、南京、武汉分列5、6、7,在180至160万之间,第十名的长春,也超过了120万。
孩子被媒体称为“中国式中产阶级”的“命门”。
尽管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房有车,他们却被裹挟进你追我赶的报班大军中,挣扎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不能牺牲童年欢乐生活之间。
可这又是为什么?什么原因驱动家长们对这种行为趋之若鹜呢?
三、“补课=上民办=有出路
在中国,上名校高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上名校大学!
那如何考上名校高中!民办初中是捷径!
我们以上海为例,上海最好的高中是所谓的“四大名校”和“八大金刚”。
“四大名校”即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八大金刚”是指南洋模范中学、格致中学、大同中学、控江中学、延安中学、建平中学、复兴中学。
2017年上海中招录取数据显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办升学质量以压倒性力量打败公办学校。
从初中升入上海名校高中,录取人数排名前10家有9家是民办学校,只有一家是公办学校。而这些所谓民办初中背后也是依托着重点高中而建的,师资、环境无疑也是碾压公办学校。
我们再来看一组2017年杭州中招考试的部分数据:
不难看出,高分段人数上,民办校绝对碾压对公办校。但除了要付出民办学校一笔不菲的学费之外,很多好的民办学校也是有很高的的招生门槛。
在杭州市,有些民办初中学校直接要求,学生要进入有“四大杯赛”的培训圈,没有杯赛成绩,想上民办初中很难。
而要进入“四大杯赛”的培训圈,就得去学而思培训机构。甚至有一些民办学校直接在学而思的尖子班或者超常班中挑选生源。
一些培训机构也会推荐特别优秀的学生去民办初中。
这样一来,培训机构与民办学校便产生了挂钩关系,这也就直接驱动家长们对补课的狂热。
谁又何尝不想让自己孩子过得更好呢?是的,报补习班也能从某种角度看出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没有一种模式是绝对错,也会没有一种模式是绝对对的。
那,孩子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安排呢?这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多沟通前提下,才能知道答案。我们都希望能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
使他们能朝着更好地方向去发展。
但,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让孩子们过得开心。
不就是我们身为父母最大的初衷吗?什么叫盼子成龙?什么叫望女成凤?
考上清北人复不叫社会龙凤!精通十八般武艺不叫社会精英!
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前途,感知光明。对自己,足够自信。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毕竟,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啊!
想和我一起学习投资知识、完成自我增值,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资识研究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