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指数:9分
感恩能量,让人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感恩锻炼,因为这可以形成助力成功的习惯
感恩真理,让我知道很多大道至简之理
传习录上41-74
42,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心的本然状态即是安定平和也就是天理。心之所以有动有静,都是在不同的境遇下的表现不同罢了。
43,《大学》与《中庸》两书的异同。子思总结概括《大学》的主旨作为《中庸》的首章。
45,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大致而言,人有七种感情,感情流露得太多即是过度,流露得太少则是不够。才超过一点就已不是心的本然状态了,所以必须通过调节,使得心绪中正平和才可以。
49,心的出入并没有规律,也不知道它的方向。为学之人应当明白的本体也是如此,操持与存守时才不会出问题。就心的本然状态而言,原本并无出和入。就出和入而言,则人的思虑运用就是出。然而人心明明就在里面,怎么能叫出呢?既然没有所谓出,那又何来的入呢?心的出入也只是动和静,动和静并无端倪,怎么会有方向呢?
53,执中无权犹执一。中道便是天理,便是权变。随时而变,又如何可以执着?因时制宜,很预先设定一个标准。后世的儒者要把各种道理阐述得没有纰漏,确立一个固定的格式,这下是执着于一。【再次看到王阳明先生的先进,没有统一标准,每一种可以是对的,只要是心够中正。】
54,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善念得到存守之时,便是天理。这个念头本身就是善,还要去想什么善?立志之人只要时刻确立这个善念便足够了。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立志达到醇熟的境界而已。
58,道家所说的元气,元神,元精是什么?三者只是同一事物,流动的时候就是气,凝聚起来就是精,发挥奇妙的作用就是神。
59,喜怒哀乐的感情,其本然面貌便 是中正平和的,只要加入一点自己的意思,便会过度或不及,便是私欲。
63,人心好比镜子,圣人之心好比明亮的镜子,而常人之心好比昏暗的镜子。先生的格物之说,好比打磨镜子,使它明亮,在打磨镜子上下功夫,镜子明亮了自然能够照物。
64,请教道的精与粗的问题。道无所谓精粗,是人对道的体会认识有精粗之分。好比这一间房子,人刚进来时,只看到个大概。待得久了,才将梁柱,墙壁一一看清楚。再待一段时间,柱子上的花纹都能看清楚了。然而,从头至尾也只是同一间房而已。
65,关于学生近来疑问少了,这是为何?人不用功,就会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认为只要按过去的方法做就可以了。殊不矢私欲日益增长,好比地上的灰尘,一日不扫便会多一层。如果在实处下功夫,便会发现大道无穷无尽,愈探究便愈精深,只有做到精确明白,没有一丝一毫不彻底之处方可。(这个是有体会的,越学越觉得知道的很少,很有意思的现象)
67,道没有具体的形式,无法把捉,所以不能执着,若拘泥于文字意思上探求大道,实则差得太远了。道就是天,人们只是各自依据自己的偏见,就认为道只不过如此,因而所见才会有所不同。如若不断向内探求,体认到自己的心体,道便会周流于任何时间与地点,从古至今,自始至终,哪有什么不同呢?心即是道,道即是天,体认心体即是体认道,体认天。
70,一天便是一个循环。人早晨起来,还未与物接触,心中清明平和,就好像悠游于伏羲之世一般。
72,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善念萌发时要认识它,扩充它;恶念萌发时,要认识它,遏制它。认知、扩充、遏制,都是意志的作用,都是天所赋予的聪明才智。圣人也只是有这个意志,学者应当时刻存养这个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