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清晨醒来即听书。
清晨,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内心安宁,外界安静。
此时凌晨5点,窗外漆黑一片,远处传来报晓的喔喔喔~公鸡打鸣声。
在这样宁静祥和的清晨,听书是一种享受。
今晨继续听《西藏生死书》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听了三个小节:
第三节 专注的修习
第四节 自然的大祥和
第五节 禅坐的方法
都是实用干货,用不着也容不得我去分析、阐发、感悟,只需照做即可。
以下摘录的都是这三节的精要。
第三节,专注的修习
“禅定可以把心带回家,但首先要修习专注。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来到佛陀面前,请问禅坐的方法,佛陀告诉她在从井里汲水的时候,手的每一个动作要了了分明,做到这一点,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在清醒和旷达的宁静中,那就是禅定。”
“专注的修习就是要把散乱心带回家。借此可以把生命的不同层面集中起来,这称为安住。这是佛教徒禅定道上的第一个修持,也就是一止。安住可以完成以下几件:
第一,自己被撕裂成碎片的所有部分,过去一直都处在战争之中,现在则因安住而定下来,而溶化,而变成朋友。在那种安定之中,我们开始了解自己,有时候甚至还可瞥见自性的光芒。
第二,专注的修习,可以纾缓我们多生多世以来所累积的负面心态、侵略性、痛苦和挫折感。这时候,不是压抑或陷入到情绪之中,而是尽可能以开放旷达的宽容来观察情绪、念头和一切生起的东西。
第三,因为你维持开放和专注并利用我将在后面说明的一种方法,越来越集中你的心,你的负面心态将慢慢地舒缓。你开始觉得全身通畅,或如同法国人说的etrebiendanssapeau(在皮肤内感觉很舒畅)因而产生深刻的舒坦和解之感。
第四,这种修行揭开并显露出你根本的善心,因为它消除了你心中的仇恨和伤害。唯有消除内在的伤害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接着,这种修行慢慢去除我们的不仁慈和伤害。使自性中的基本善心和仁慈心散发出来,成为一个温暖的环境,让真性得以绽放。
你现在会知道,为何我说禅坐是最祥和的修行了,它是真正非侵略性非暴力的修行,它是最真实最重要的武装解除。”
第四节,自然的大祥和
“整个禅坐过程可以简化成这三个重点: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
“把你的心带回家,意思是通过专注的修习,把心带进安住的境界。
其深义是把你的心转向内在,安息在心性之中。这本身就是最高的禅定。”
“放下,就是把心从执著的牢狱中解放出来,因为你认识到一切痛苦、恐惧和挫折都来自执著心的贪欲。”
“放松,就是心要宽广,放松心情。
更深入一点来说,放松你自己,进入真正的心性也就是本觉之中。
这种启发的过程,在西藏文的意思是在本觉上放松。
这就好象把一撮沙倒在平面上;每一粒沙都自动安顿下来。
这就是你在真性中放松的方式,让一切思想和情绪自然地平息融入心性的状态中。”
“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尽可能保持自然和旷达。
静静地从你习惯性的焦虑自我中溜出,放下一切执著,放松地进入你的真性里。
把你平常的、情绪的、被思想驾驭的自我,想象成太陽底下的冰块或牛油。
如果你正感到僵硬寒冷,就让这种侵略在禅定的阳光下溶化掉。
让安详对你产生作用,以便将你的散乱心集中到安住的专注中,并唤醒内在的觉察和洞见。
你将发现一切负面心态全缴械了,你的侵略性溶解了,迷惑慢慢蒸发了,如薄雾溶进你那广大无瑕、绝对自性的天空中之中。”
这一段描述是多么光明美好啊,是每一颗烦恼心都想达到的境界。
怎么做?其实很简单:
“静静坐着,躯干挺直不动,禁语,心情平静,让一切思想和情绪来了又走了,什么都不要执著。”
索甲仁波切讲了他自己的禅坐经验:“当我禅坐时,我有时并不使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只是让心安定,尤其在受到启示时,我发现很快就能够把心带回家和放松。我静静坐着,歇息在心性中;不去怀疑是否处在「正确的」境界中。一点也不用力,只有充分的了解、清醒和不可动摇的笃定。当我在心性之中时,凡夫心就消失了。没有必要去维系或肯定自己的存在;我只是当下的我。一种基本的信赖感呈现了,不必特别去做什么。”
第五节 禅坐的方法
“但请记住:方法只是方法,绝不是禅定本身。当你娴熟地练习禅修之后,能达到那种全然当下的纯净圆满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禅定。”
“「禅定不是苦求,而是自然融入。」当你持续练习某一种方法之后,禅定就慢慢生起。禅定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当我们练习到完美无缺时自发产生的。”
“不过,为了让禅定发生,还是要创造宁静而祥和的环境。在我们的心能够得自在之前,首先要把心的环境安静下来。……另一方面,一旦我们在禅坐之中获得稳定,任何喧闹和騷扰的影响将大为减少。”
“禅坐最重要的特色不在技巧,而在精神:我们或许可以称「姿势」,是一种纯熟、有灵感、创造性的禅修方式。”
下一节,就讲姿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94918/03e45331801e7cc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