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他终究会回来的——读《边城》有感

作者: 春__水 | 来源:发表于2023-07-24 00:06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边城》这部小说,我读了至少三遍,其间有些段落读的次数更多一些,每次阅读感触都更深一些。

《边城》是一部离诺贝尔奖文学奖一步之遥的小说,这部作品不论从艺术还是内容的角度来看,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所以它才会登上20世纪中国百部优秀小说的顶峰,排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边城》的沃土来自于《沈从文的自传》,来自于沈从文青少年时对湘西那片山水的深情。

因为我在简书里写这个《边城》赏读写了有三个月了,最终自己也想给自己一个总结,于是就有了此文。

第一、探寻翠翠的生活原型。

我是后来又阅读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后,才知道原来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翠翠的生活原型来自于一个真实的女性。

她就是沈从文在《湘行散记》里的一篇文章《老伴》中那个卖绒线铺的小女孩。

沈从文在《老伴》一文中写到:

“那女孩子名叫“翠翠”,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印象而来。”

这个卖绒线铺的小女孩,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沈先生并没有直接描写出来,而是在十七年后,沈先生再次回到芦溪县城,见到卖绒线铺的小女孩的女孩时有这样一句话的描写:“那眼睛、鼻子和薄薄的嘴唇”,只这寥寥数笔已经勾勒出了卖绒线铺的女孩的明慧温柔的品性。

同时沈先生还通过他的一个跟随他一起去的朋友赵开明发誓要把这个女孩娶到手,而最终赵姓朋友确实娶她为妻的一个事实,告诉我们这个女孩的可爱之处。

当然翠翠的生活原型还不止是这个《老伴》中的卖绒线铺的小女孩,还有他的《水云》中青岛崂山一个乡村女子,以及沈从文的爱妻张兆和,三个生活中的原型,合三为一地才构成了《边城》里翠翠这个女主角。

从翠翠这个女主角原型的出处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沈从文是非常精心刻画了《边城》里女主角翠翠的美。她善良温柔,单纯害羞,长相清纯,就像茶峒这里的山水一样自然无瑕,纯洁质朴。

当1934年4月,沈从文从湘西探母回到北平时,他坐在自家小院子里,在阳光下的枣树和槐树形成的斑驳陆离的影子间写出了《边城》时,这个善良温柔,单纯害羞,长相清纯的翠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翠翠就是沈从文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正是由于女主角翠翠的这种自然淳朴善良之美,让读者心灵得到了净化,让作品《边城》具有了极高的艺术和文学价值。

第二、不论是写景之美,还是写人之美,实际上都是为了烘托湘西底层人们的人性之美。

沈从文写边城之美。青山绿水、黄狗白塔、号子歌声,溪上一片烟,……勾勒出“世外桃源”般边城的存在,亦使我们读来如痴如醉,心向往之。

写翠翠之美。美在她的温柔的性情。她“天真活泼,处处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了无心机后,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

写翠翠的爷爷之美。美在他的无私大度,为他人为乡亲一辈子在做好事。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美在他的和善敦厚老实。

写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的兄弟情深之美。美在虽然兄弟俩人同时爱上同一个姑娘,但是他们并没有出现反目为仇,而是哥哥主动退出,弟弟因为哥哥意外去世,而内心满怀愧疚,与心爱之人的感情也受到了兄弟情的阻碍。

写乡亲们之美。当大老天保意外去世,天保的爸爸船总顺顺也并没有责怪老船夫,而且还有好酒好菜地招待着;当翠翠的爷爷去世时,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当爷爷去世,翠翠一个人孤单之时,有杨马兵无怨无悔的与翠翠相伴……一切都自然而妥帖,不刻意为之而真情流露。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这样和谐融洽的的邻里关系怎么不令人向往呢?

因此,作者沈从文在《边城》里不论是写景之美,还是写人之美,实际上都是为了赞美湘西底层人民的真善美,赞美他们质朴纯洁的人性之美。

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第三、湘西边城人的淳朴善良,带给了我们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和无限的遗憾。

翠翠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小,再加上从小就缺乏母爱,才导致她对情感的问题不仅不懂得,更不懂得处如何去表达和处理了。

爷爷一直对于大老和二老两人到底是谁最爱翠翠,模模糊糊,既搞不清楚,也不把话说明朗,最终当爷爷听传话人说二老傩送想要中寨的碾房时,爷爷最后一个希望也破灭了,爷爷终于倒下了。

爷爷直到死时,都不知道二老爱翠翠的。他还以为二老喜欢要“碾房”,还以为二老看中的是钱。而实际上二老傩送更看着感情。真是可悲可叹啊。

爷爷不知道也就罢了,你二老傩送去对翠翠说啊,也不说;翠翠,你心里想啥去对二老说啊!也不说 。看着《边城》,我这心里真急啊!可是这就是真实的质朴的湘西人,他们总是不把话说明白,总是在心里猜来猜去的,这样最终还是把事情搞砸了。

大老天保为了给弟弟二老傩送机会,主动出走,结果却意外死亡。从此,二老就背负了巨大的心里阴影,再加上翠翠的害羞,爷爷的吞吞吐吐,最终让二老傩送不得不也出远门上辰州去了。

四、我的畅想——二老傩送是会回来的。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作者沈从文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力,而我相信,二老傩送是会回来的。

我总是相信二老傩送终究是会回来的,回到茶峒翠翠的身边的。我相信傩送,相信翠翠,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

因为在天保不幸去世后,傩送依旧没有因此放弃翠翠,他是这么对自己的父母说的:

我尚不知道我应得座碾坊,还是应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

傩送远走的这段时间里,他们都经历了很多。

翠翠失去了爷爷,独自扛起了渡船的担子;傩送也会渐渐抚平哥哥死去的伤痛,他们会慢慢长大的,当他们再回头看待自己走过的布满荆棘的爱情路途时,这两个淳朴敦厚善良的茶峒边城长大的孩子应该会更加珍惜对方吧,毕竟这感情来之不易啊!

傩送并未走远,回来并非难事。

相关文章

  • 等待

    ——读《边城》有感 初读《边城》,给我这...

  • 傩送,还会回来吗?

    傩送,还会回来吗? ——读沈从文《边城》有感 高一(三) 刘伊美 13号 我是先看了《边城》的电影,再读小说原著的...

  • 翠翠和祖父

    翠翠和祖父 读沈从文先生《边城》有感 他唯一的朋友是一...

  • 傩送还会不会回来

    《边城》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而且,也深有感受,在小说的最后一句,作者写到: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 霞客短语(32):心地淳朴

    心地越纯朴,幸福越坚固。——读《边城(一)》有感 2019.6.6

  • 生活像条河

    一一读《边城》有感 没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之前,我的想象停留邓丽君的《小城故事》里。多么美的...

  • 边城人家 ——读《边城》有感

    茶垌的山,如青螺簪,远远近近的绕在白雾里,缠着,揉着;茶垌的水自西向东,流过沿岸的码头,抚过一座座吊脚楼,似玉带,...

  • 读《边城》有感

    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小女孩,一条黄狗,小溪流下去,约三里便...

  • 读边城有感

    迄今为止边城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中篇小说,没有之一。整篇小说读下来让人口齿噙香,思之欲醉。不管是开头对于茶峒的地形地貌...

  • 读《边城》有感

    看完《边城》,心里为翠翠和二佬的错过而惋惜,感慨命运弄人。 虽然二人错过的原因看起来好像和翠翠八竿子打不着,可她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信他终究会回来的——读《边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ke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