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

作者: 飞天猪的猪圈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14:25 被阅读1763次

    呼吸:泥土的味道,混着牛粪、马粪、人粪肥料的气味,挥汗如雨的酸臭味以及呛鼻熏眼的旱烟味,然后就是麦香味,铡刀下的绿草味,柴火点燃的浓烟味,最后都化成了熟馍馍的清香味。

    聆听:夏天的蝉鸣,冬日的落雪,水牛拉磨,锄头开垦土壤的声响,一阵风来,吹起麦田里的沙沙声,人们在陇间田头“吧吧”地抽着旱烟,议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突然间,雷云密布,雨点与泥土的撞击声,就成了庄稼长高的刷刷声。

    用心去体会,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能感受到白鹿原上的泥土,仿佛身临其境在秦岭脚下的窑洞中,静静的看着那个时代的地主,长工,商人,郎中,土匪,官兵,乡约,大儒,共军,国军演绎着各自的故事。伟大的作品总是广大精微,引人深思,在这样恢弘的大时代背景下,文章处处以最简单的人和事来勾画,无非就是吃喝拉撒,上地干活喂牲口,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小事,都体现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智慧与勤奋,是千百年来社会与自然法则淘汰选择而形成的。财东为怎样才能成为财东,遵循着古老的法则,勤勤恳恳,省吃俭用。小说用了最直接的夸张描写黑娃去熬活的财东吃完饭要舔碗,不仅自己舔,还要求黑娃舔,并且循循善诱地说“你要是从你爷爷那一辈开始舔碗,到你这,也能舔出两亩地来。”我不知道这样的财东是否真的存在,不过从《儒林外史》的财主临死前都会伸出两个指头,这样的写法也不一定是刻意的夸张,就当是个例吧。从白嘉轩又硬又直的腰板上,能看到中国最传统的美德,除了节约美德以外,还有正直,勤劳,为人师表等等。这些才是作者想要勾画的那个时代的财东的完整形象。令我十分佩服的是,在勾画完财东以后,竟然以黑娃闹农协,铡碗客,甚至要铡田福贤来形成鲜明对比。一把铡刀,在白嘉轩与长工鹿三手里,是齐刷刷的青草,在黑娃的农协里却成了血糊糊的人头。试想一下,在陈忠实的八九十年代里,能有这样的气魄构思这样的局面,我是即佩服陈老先生又佩服政府。小说里的朱先生,就好像是作者画外音,在发生了黑娃闹农协事件以后说:白鹿原民风淳朴这一条,看来是要修正了。优秀的作品也总是站在历史的公正角度,尽量中立的还原历史,而不带有偏见。小说在后面描写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时,一样也是丝毫不留情面,两党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阴暗面,都在小说的剧情中全面的展现。作者意愿的传话筒,画外音朱先生这时候又说道:县志编写前部分称共党是共匪,后半部分是共军。历史的凝重与沧桑,作者通过不同的小人物,简单的线条来勾画,我们竟如身临其境,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审视。

    读《白鹿原》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的与《百年孤独》做对比,同样是家族在历史变迁中的演变,同样是魔幻主义题材,甚至两部小说的开头,“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与“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不知道陈老先生拿起笔写下这第一句的时候,思路情绪是否已经穿越到那一百年的美洲大陆中去了。个人认为,这两部同样伟大的作品,《百年孤独》更侧重人内心深处的东西,看过之后叫人不寒而栗,鞭策藏在灵魂最深处的孤独,甚至有种窒息的感觉,我是打算有生之年只读两遍。而《白鹿原》有我们更熟悉的中国元素,全书充斥的西北高原上的泥土味,几十年前我们的祖父辈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形成了天然的亲情纽带。一段历史,一段情怀,我们面向黄土,致敬!

    研究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追本溯源的意义在于指导现实生活。《白鹿原》的这段历史,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是距离我们现在很近的一段历史,对于现实的映射与联系也就更为紧密。书中刻画的主人公白嘉轩是我最喜欢的人,白嘉轩代表的是中国最传统的勤劳、果断、正直等等美德。尤其是正直这一项,贯穿全书始终,中国人讲坤德,也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每读到白嘉轩以地主身份与长工鹿三的真挚友情,或者是面对生死的坦荡而无所畏惧,对着妖魔化的田小娥上身的鹿三说:来来来,你先弄死我,我到阎王殿也要跟你打官司。我就会忍不住眼角的泪花,直、方、大的精神完美体现在这又硬又直的腰板上,即便在晚期只能佝偻着身躯,但仍然是全族人的族长、领袖,仍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代表。有人说(金庸),陈老先生写《白鹿原》是在给地主平反,放在三十年以前是要被枪毙的。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为的强加评判并不能改变它的本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道德精神支柱不会因为时局的变化,为政者的观念而彻底坍塌,即便是在破碎的瓦砾中偶尔拾得一片,也必将是闪闪耀眼。

    有我最喜欢的人,就必然有最厌烦的人,首当其冲就是鹿兆鹏,我给他的评价就是:畜生,不是人。你闹农协也好,有革命信仰也好,这些都不是事,毕竟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如果说黑娃是你鹿兆鹏闹农协一手带出来的,最后参加革命甚至落草为寇,把你爷爷鹿泰恒从房梁上吊起活活摔死,你都不当回事的话。而白灵,是你至亲至爱的另一半,与你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最后因为肃反而惨遭活埋。这些,统统没有看到你的任何异议,而是乐得屁颠屁颠的赶去兰州送死。当初冷先生为啥要舍弃全部家当买你一条命,最后还逼死人家女儿,传统中华美德与你形成鲜明对照。

    第二个厌烦的人就是白孝文,白孝文之所以比不过鹿兆鹏可恶,是因为白孝文还是有些悲情元素的,每个人都是天使与恶魔斗争的产物,原本白孝文是可以继承白嘉轩的精神,做一个传统精神的继承人,正是鹿子霖与田小娥联手催化了恶魔的成长。当白嘉轩发现自己的儿子白孝文已经恶魔化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心疼白嘉轩,肮脏龌龊的恶魔形象碰到如烈日般的白嘉轩时,瞬间化成在祠堂中人人喊打的对象,最后沦落到垃圾坑内的流浪狗。如果说白嘉轩同意黑娃回来认祖是一件正确的事,事后也证明这个决定的正确,黑娃成了朱先生最得意的门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忠胆侠义。但我总也想不通白嘉轩为何同意白孝文回来相认,从白孝文的所作所为来看,踢房子卖地为抽大烟不论,能把自己结发夫妻活活饿死,而后摇身一变成为国府要员,再跟着黑娃起义投降共军,最后把黑娃害死抢了起义的头功。当初白嘉轩费劲心思把祖坟迁到白鹿原的风水宝地,就是为了得到这个结局,不知道白嘉轩心里作何感想。相比之下,鹿子霖与白孝文有相似之处,都是小人、权术、势力,但是鹿子霖的结局合乎情理,当他看着高高在上的白孝文准备批斗他时,由衷的感慨斗不过白家,竟得了失心疯。白鹿的神奇是使瞎子名目,重病的人恢复健康等等,但总不能是颠倒黑白,使白孝文这样的小人获得圆满的结局吧。

    最悲情的人物,莫属黑娃鹿兆谦,作为淳朴、勤劳、正直的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是继承了很多优点。自从有了田小娥,遭到族人乡里甚至父母的唾弃,黑娃也从来没有对生活放弃,而是一砖一瓦的构建属于他与她的家。这种精神放在现在的社会,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一对痴男怨女,被主流社会所抛弃,身无分分,有的就是力气与对生活的希望,在一点一滴中,重新构筑属于自己天地,光凭这些,就足够使我们肃然起敬了,要不是鹿兆鹏拉着黑娃闹农协,这种忙碌又幸福的日子肯定会一直下去的。人是有被认可被需要的需求,试想一下,在被所有人抛弃的情况下,有一个社会地位相对很高(鹿兆鹏当时是校长),并且代表一个政党,认可你,需要你,希望能与你一起共事,这样的诱惑是无条件的。黑娃就是这样走进历史政治的漩涡,并且认真负责的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从闹农协铡碗客,到习旅前线打仗,甚至是当土匪,不惜一切代价为大拇指报仇,只是到后来被保安团招安,并受到朱先生的教化,从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到一心只为儒学,而一般人求学是为了功成名就,这两件事的方向不同,成就了黑娃是朱先生最得意的门生。学的越多,也就看得越透彻,也就更加与世无争。有些人因为世事挫折才选择遁入空门,或潜心哲学宗教,或潜心学问,而黑娃不是,黑娃是经历了人生沉浮以后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才潜心向学朱先生,与那些求学为仕途或者受到挫折被迫只能向学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高度。所以当鹿兆鹏要黑娃起义的时候,黑娃无条件的配合。黑娃的死,直接原因是白孝文为了一己之私,间接原因就是鹿兆鹏,黑娃最终是死在历史的结局中。小说的最后部分,给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拉上了大幕,只能看到这样的结局,而遐想、评判的权利交给了读者。

    历经沧桑,斯人已去,历史的结局已经落定,白鹿原上的黄土还是那养育我们上千年的黄土。身处现实中的我们也许会问:我们从哪里来?请回首望一望黄土,那里有着太多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鹿原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sw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