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3006/3616b191b94f01b7.jpg)
上古农耕时期,从农历腊月初八到二月初二,北方气候条件决定无农事可做,相当于放了长假。身闲心不闲,人们想出了一个接一个的“节”,为吃喝玩乐寻找理由。腊八、小年、初夕、春节、上元节,正月尽冰消雪螎天渐暖,长假结束农事开始之即,人们又想一个,‘’祈青龙抬头始布雨,风调雨顺保丰收‘’的美好愿望节,二月二“龙抬头日”。北方又称 “春龙节”,南方叫“踏青节”,古称 “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节气上,农历二月,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时段。惊蛰始百虫渐醒,龙作为老大,抬头一跃冲云霄,天开始下雨了。有雨好种田,龙都上岗了,这一“节”告诉人们,年已过完,收起玩心开始耕作吧,农家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正所谓: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国人过节的主要内容:“吃”。二月二吃什么?一说吃炒黄豆。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豆子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重归天庭。炒黄豆吃有理由吧?玉米传入中国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米花祭祀龙王。
我的老家,内蒙中部地区,人们的习俗是把腊月、正月吃过肉剩下的骨头炖一锅,名曰“打栏架”?不知这几个字写的对不对,反正就是把过年最后的油水全吃了。到东北后发现,这里的人们二月二吃猪头肉!
我问过“度娘”,她说各地所吃,多种多样。就不一一抄写了。我想说另一个习俗,‘’剃龙头‘’。
国人认为在这一天剃头,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有民谚为证:“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其实这是人们对精神面貌的重视,腊月二十三有一讲:“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到二月二已过月余也该剃头了。有些习俗也是商家为了促销而“宣传”出来的,如现在人们过的情人节、双11、双12。
二月二,名人雅仕也留下诗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李商隐《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