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悲伤逆流成河》与《少年的你》有感
一.随感
不是第一次看关于校园暴力题材的电影,但戳我的点依旧很多。
对于影片的感受我就不多谈了,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故事来谈一谈我对校园暴力的理解。
当看到陈念凳子上被泼了墨水,你是否在心里骂那些装作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当陈念被排球砸头,被推下楼梯,被所有同学漠视时,你是否感受到了校园欺凌的可怕和残暴?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理解受暴者呢?
我懂她们的感受,那种每天都是熬过来的生活。我的桌子上也被泼过墨水,我的书包里被注满过自来水,我的书被有意地践踏过,我也被到处“传唱”过难听的绰号,我还被一群人接二连三地撞击过。只是比陈念和易遥幸运的是,我被伤害的程度没有她们深。
校园欺凌对受暴者来说伤害的不只是身体,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是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痊愈的伤口。作为旁观者,我们只会一味地谴责施暴人,却忘记了我们也是帮凶。就像《悲伤逆流成河》里易遥跳河前所说:“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有多恶毒。将来你们只会说,我怎么不记得了?我怎么不记得我把红墨水丢到他身上。我就是闹着玩的呀。开玩笑的。还有你,你会说我没有喂他吃过垃圾,没有泼过他冷水,没有扒过她衣服。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太恶心了,实在是太恶心了。如果我永远忘不掉,如果我忘不掉,怎么被你们欺负,怎么被你们侮辱,粉笔末塞嘴里的是什么滋味、打火机烧头发是什么滋味!如果我忘不掉,你们也别想忘掉。”
“你们骂过最难听的词,编过最下流的绰号。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心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就像影片中陈念报案后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被霸凌的孩子如果告知了老师或家长,往往换来的是加倍的凌辱。未成年人四个字很多时候可以成为霸凌者、犯罪者的保护伞,我们认为未成年人有被转变为好人的无限可能,可是这种转变很多时候是用另一群孩子的一生作为代价的。
二.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原因
【学校教育】
作为校园暴力的发生地点,学校教育诚然是有缺失的。
1.学校教育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道德教育。
学校因为升学率等因素,把应试教育放在了首位,认为学生只负责学好知识,老师也只负责教好知识,忽视了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得学生不知道这些行为会对别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用玩笑两个字一笔代之。
2.学校缺少严格的监控体系,对于校园霸凌事件消极处理
【家庭教育】
1.父母缺少对孩子爱的教育
很多父母未曾教育过孩子要爱周边的人事物。为什么我会说爱的教育呢?试想一下如果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爱周边的所有人,那么当出现矛盾时,你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不是用拳头呼来喝去,而是心平气和地沟通商量。
2.父母对待孩子的恶劣态度
许多施暴人都曾是一个受暴人。家庭暴力对孩子身心的影响非同小可。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因为父亲对他的永远都是棍棒教育,所以在学校生活中的他形单影只。可能大家会奇怪,这两者貌似没有联系吧。可是我没有说完的是,正因为他的父亲对他的暴力式教育,导致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总是暴力沟通,所以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
3.父母对孩子人性的构造有所缺失
【社会教育】
1.社会对霸凌事件的不重视
2.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3.社会普遍缺少同理心
社会不能换位思考,不知道站在受暴者的角度思考他们的感受。
【孩子自己】
1.无法正确认知事物
2. 行事冲动,不考虑后果
3.从众心理
4.转移自己的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