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人类的味觉偏好和小时候的饮食习惯强关联。这个理论我没有考证过,却深表认同。
小时候吃的东西大都限于家里树上结的、地上长的,所以吃橘子,啃西瓜,结了茄子、黄瓜了,也就摘来炒一炒。家里没有种或养的,比如苹果、海鲜类,那就鲜有接触。
长大了,再问喜欢吃什么,竟然还是这小时候吃的普通几样。苹果依旧不喜欢,海鲜再贵再新鲜,吃起来还是没味,鲜黄的蟹膏在我嘴里,我都觉得对不起它的价格。
每次回老家,除了看望父母,最企盼的也就是家里那口吃食了。其实吃的什么,并没有特别新鲜,无非鸡鸭鱼肉,再来点小饼小果子。胜在的地方,就是食材够土,烹饪方法稍有那么些差别,就正好对了味。
吃鸡,这是我们那里招待客人最好的菜式了,小时候大家都贫困,吃点肉都不容易,能杀一只鸡,那是相当大的敬意了,那地里乱爬食长大的鸡,其肉香味真是极浓,锅盖里飘出的水汽都带出了几只馋虫。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17821/323d5241cc218052.jpg)
而今,鸡自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但逢年过节还是保留着吃鸡的习惯。除了好吃,还和这“鸡”字的发音大有关联,“鸡”谐音“吉”,家家都图吉利,所以鸡成了首选。这鸡的做法也是相当豪放派,不是什么土豆烧鸡、板栗炖鸡,一定是纯粹鸡肉,还是大块的,整整一大盆,热气腾腾摆你面前,简直要吓坏要保持身材的淑女。
鸡作为老大,老二就是这鸭了。招待客人第一顿吃鸡,第二顿就可以换鸭了。在老家,鸭子的做法一般是做成“血鸭”。这名字,听着恐怖,其实就是把鸭血当酱油使了。
鸭肉剁小块,炒香,大蒜生姜都来点,再放入辣椒一块炒熟,起锅前,倒入这鸭血(鸭血是杀鸭子时,其流出来的血,用碗接住,一般再加点酸水,就可保持这血不凝固),迅速搅拌均匀,哦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17821/bc81fdcdc37abc76.jpg)
咱这从小吃惯这血鸭做法的,再去吃什么啤酒烧鸭、炖鸭汤,都感觉是不对味了。然而在外想吃这口却不容易,因为超市不卖活鸭,就没这鸭血啊,所以只能望“鸭”兴叹,脑子里回忆一下了。
小饼子,钟情于清明节期的燕子花粑粑。这燕子花,书名清明菜,每每清明节期,漫山遍野长得很欢,开始嫩绿嫩绿的,慢慢开出黄色小花来,此时,采摘下来,磨碎,拌上糯米粉,揉成一个个粑粑,或蒸或煎,软糯软糯的,带着植物的清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17821/15276f123b2baf3d.jpg)
每逢时节,老妈会去田里采上一箩筐燕子花,加工成燕子花糯米团,然后冻在冰箱,等着我们回家吃。有时候忙,只能过年的时候才回去一趟,寒冬腊月里,烤着火,吃着春天生长的食物,心里美滋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17821/fffe327c7001c661.jpg)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有每个人心中最美的食物。食物不单单只是吃食,多与记忆、家人等共存。我们想念某种食物,多因为它是我们的家人亲手烹制,带着爱。
长大后的我们,想念家中的食物,贪恋它的做法。我们所怀念的,是那些食物伴随长大的岁月,是再也回不去的和家人相守的时光而已。
即便不愿承认,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很煽情的,心里的话在一口口喜爱的食物里迸发:你好,旧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