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忆的味蕾

作者: 曲曲平平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16:06 被阅读0次

据研究,人类的味觉偏好和小时候的饮食习惯强关联。这个理论我没有考证过,却深表认同。

小时候吃的东西大都限于家里树上结的、地上长的,所以吃橘子,啃西瓜,结了茄子、黄瓜了,也就摘来炒一炒。家里没有种或养的,比如苹果、海鲜类,那就鲜有接触。

长大了,再问喜欢吃什么,竟然还是这小时候吃的普通几样。苹果依旧不喜欢,海鲜再贵再新鲜,吃起来还是没味,鲜黄的蟹膏在我嘴里,我都觉得对不起它的价格。

每次回老家,除了看望父母,最企盼的也就是家里那口吃食了。其实吃的什么,并没有特别新鲜,无非鸡鸭鱼肉,再来点小饼小果子。胜在的地方,就是食材够土,烹饪方法稍有那么些差别,就正好对了味。

吃鸡,这是我们那里招待客人最好的菜式了,小时候大家都贫困,吃点肉都不容易,能杀一只鸡,那是相当大的敬意了,那地里乱爬食长大的鸡,其肉香味真是极浓,锅盖里飘出的水汽都带出了几只馋虫。

有记忆的味蕾

而今,鸡自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但逢年过节还是保留着吃鸡的习惯。除了好吃,还和这“鸡”字的发音大有关联,“鸡”谐音“吉”,家家都图吉利,所以鸡成了首选。这鸡的做法也是相当豪放派,不是什么土豆烧鸡、板栗炖鸡,一定是纯粹鸡肉,还是大块的,整整一大盆,热气腾腾摆你面前,简直要吓坏要保持身材的淑女。

鸡作为老大,老二就是这鸭了。招待客人第一顿吃鸡,第二顿就可以换鸭了。在老家,鸭子的做法一般是做成“血鸭”。这名字,听着恐怖,其实就是把鸭血当酱油使了。

鸭肉剁小块,炒香,大蒜生姜都来点,再放入辣椒一块炒熟,起锅前,倒入这鸭血(鸭血是杀鸭子时,其流出来的血,用碗接住,一般再加点酸水,就可保持这血不凝固),迅速搅拌均匀,哦了。

有记忆的味蕾

咱这从小吃惯这血鸭做法的,再去吃什么啤酒烧鸭、炖鸭汤,都感觉是不对味了。然而在外想吃这口却不容易,因为超市不卖活鸭,就没这鸭血啊,所以只能望“鸭”兴叹,脑子里回忆一下了。

小饼子,钟情于清明节期的燕子花粑粑。这燕子花,书名清明菜,每每清明节期,漫山遍野长得很欢,开始嫩绿嫩绿的,慢慢开出黄色小花来,此时,采摘下来,磨碎,拌上糯米粉,揉成一个个粑粑,或蒸或煎,软糯软糯的,带着植物的清香。

燕子花

每逢时节,老妈会去田里采上一箩筐燕子花,加工成燕子花糯米团,然后冻在冰箱,等着我们回家吃。有时候忙,只能过年的时候才回去一趟,寒冬腊月里,烤着火,吃着春天生长的食物,心里美滋滋。

有记忆的味蕾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有每个人心中最美的食物。食物不单单只是吃食,多与记忆、家人等共存。我们想念某种食物,多因为它是我们的家人亲手烹制,带着爱。

长大后的我们,想念家中的食物,贪恋它的做法。我们所怀念的,是那些食物伴随长大的岁月,是再也回不去的和家人相守的时光而已。

即便不愿承认,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很煽情的,心里的话在一口口喜爱的食物里迸发:你好,旧时光!

相关文章

  • 有记忆的味蕾

    据研究,人类的味觉偏好和小时候的饮食习惯强关联。这个理论我没有考证过,却深表认同。 小时候吃的东西大都限于家里树上...

  • 味蕾记忆

    前日有老同学远来,带一柚,椭凸状,不似市之柚。市之柚,果圆或微椭,皮薄柔韧易剥,果瓣大,无籽或有三两籽而极...

  • 味蕾记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22年2月1日,正月初一凌晨四点。人生半百...

  • 味蕾的记忆

    基本上来说,我是放弃通过减少食物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体重的,因为完全在吃的面前败下阵来。 我妈妈从小就给了我们一个非...

  • 味蕾的记忆

    一、病号饭。 小时候有时候会傻傻的想生病,因为生病了,就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鸡蛋手擀面。 鸡...

  • 味蕾的记忆

    一、病号饭。 小时候有时候会傻傻的想生病,因为生病了,就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鸡蛋手擀面。 鸡蛋手擀面是我...

  • 味蕾的记忆

    原来,味蕾的记忆是非常顽固的。在吃到某种熟悉的味道时,那种激动、感动是连语言也无法表达的。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刚到...

  • 记忆的味蕾

    2017.09.27 阴 桂花一夜盛开,开得无声无息,开得轰轰烈烈,瞬间点燃了整个杭城,霸...

  • 味蕾的记忆

    有一次,拿着喜帖和一群陌生人在金碧辉煌的大堂里吃饭,上了很多五颜六色不知名堂的菜,让我疑心错跑进工艺美校的实习基地...

  • 味蕾的记忆

    小时候,我很疑惑,人记住的事物是储存于大脑,还是心灵,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味蕾也是可以记忆的,而且记忆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记忆的味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ku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