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段时间,我的书架上的书有增无减,越来越多,随便翻看了几本,根本就没有读过,有的也仅仅翻了几页。
想当年读书的时候,我就是个学霸,你就是给我准备N(这里N>=5)本书,我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好的读完。
但是现在,上班没时间,工作压力大,也没有没精力,要么看到书就头疼,要么看到几页就失去兴趣了。
不知道是不是老了的缘故?读不完一本书其实问题很多,第一想到就是这些理由。
一本书读不完,难道真的是这些原因吗?如果真的是这些原因,我们该怎么去化解呢?最近在读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超级快速阅读》一书,书名虽然提到快速阅读,但是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教你快。
通读了这本书,结合自己的认识,下面给大家介绍4种激发你能全身心完整的读完一本书的方式,你可以用这些方式审视自己,希望给大家一丝帮助,拾起你很久未碰的伙伴—书。
1、你要让大脑舒服
很多人小时候玩过拼图游戏,如果你凭感觉胡乱的拼,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如果你遵循一定的方法(先拼四个角...),那你在拼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就感,一步一步攻下“城池”,胜利仅在咫尺之间。
其实读书和拼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本书提到我们在读书之前先做个准备工作:梳理逻辑脉络,明确宏观定位,即制作“视觉卡片”。我的理解就是对即将阅读的书,你要能制作出书的逻辑脉络图,对书有个宏观的认识,便于缘脑通过。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人脑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缘脑。一旦这个大脑分区感知到周围环境中存在过多不确定或不稳定因素,认定大脑无法根据现有信息清晰把握事件的全貌时,我们会感到恐惧,甚至惊慌失措。
缘脑是信息过滤器,将新的信息与既有经验进行分析比较。对人的心理有积极影响的信息,缘脑亮绿灯;对心理有负面影响的,缘脑亮红灯;对心理影响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缘脑也要过滤和监控,但是信息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每一种新的学习技巧对于缘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只要我们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不是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向大脑输入信息,缘脑对信息的反应就会变得平和,不会产生过激反应。
——来自《超级快速阅读》
从缘脑的功能,我联想到上学期间功课偏门的现象:某门功课学的好,大多会越来越好,因为这门功课对你的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缘脑一直亮绿灯,相当于获得了长期通行证,记忆更深刻;而有些功课则会越来越差。
2、你要主动阅读
要想在阅读后的一段时间内还能回忆起看到的书本内容,我们不能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书本知识,而要主动阅读。
如何主动阅读呢?主动阅读有什么好处?
假设你已经制作好视觉卡片了,那你现在要主动思考,积极提问:我为什么阅读这本书?我能从书中学到什么?并且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将读到的内容与自己的既有知识相比较,让它们融合一起形成长期记忆。
其实这种方式让我联想到RIA拆书法,其中的A:结合读的内容联系自己以往的生活或经验并写下来,同时写出自己以后如何将这个有用的知识应用到生活或工作中...
3、你要合理安排进度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厚厚的书本或者专业性很强的书籍读不懂,心理瞬间就产生压力了。人在有心理压力的时候,理解能力和效率会直线下降。读了几页,感觉没兴趣继续往下看,随之就放弃了。
为了在阅读过程中不被厚厚的书本吓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前将整本书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安排好阅读进度。 ——来自《超级快速阅读》
这就相当于大家熟知的目标分解法:把大的目标细分为很多小目标,一个时间段内只做小目标下的事。利用这个方法,让我们每读完一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成就感,也起到一定的自我激励作用。
4、你要学以致用
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增长知识的广度,为了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度,......
知识结构分为基础知识(现代人的基础知识,含基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专业基础知识(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可以区分不同职业的专业)和专业知识(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大牛)。
我们已经不是那种为了考试成绩而读书的学生,而是要将读书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价值,应用到生活或工作中的成年人。
花时间去读书,学习到的知识如果没有学以致用,你的能力没有提升,也就没有了成就感,一段时间后,知识最终还是书本的知识,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读书所学不去用,那有甚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