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直是简书上的热门话题,围绕着这个热门话题产生过很多争论,也碰撞出很多优质的文章。但很长时间里我都是作为一个看客而存在,不愿意卷入其中,因为我觉得读书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情,每个人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读书体系,因此对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意义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改变一个人读书习惯的难度是无法想象的。
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但改变一个习惯可能需要终生痛苦的挣扎,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在显而易见的习惯表象下面隐藏着深层次的概念和方法论。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而方法论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任何一个坏的习惯的养成都是错误的概念认知和混乱的方法论体系一起造成的,因此如果不改变一个人的底层思维是无法改变其行为习惯的。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不试图改变任何人的读书习惯,因为那是细枝末节的事情,我想做的是从读书的最底层概念和方法论入手,颠覆你对读书的认知。
掌握概念
我们所谓的“独立思考”实际上指的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死记硬背,即使自己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到了中学生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背诵教科书中各种枯燥的定义;到了大学,期末考试的时候居然有一种题型叫做“名词解释”。也许你当时觉得这些定义、名词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你以后的人生中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构成了你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知。
但由于某些原因,教科书中的某些概念是错误的,比如“政府”和“国家”,如果搞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你就很可能陷入错误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混淆这两者的大有人在。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在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中,对我们影响最深的错误概念便是“读书”。与此相关的一切表述包括“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论述数不胜数,但开卷真的有益吗?书真的读得越多越好吗?读书真的可以帮助你获得富裕的物质生活吗?因此,君不见有多少人不加选择乱读书浪费了大量时间,有多少人盲目制定一年几百本的读书计划,有多少人指望着读书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书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工具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你选择了什么工具、如何使用工具、工具与你匹不匹配等一系列变量,而工具本身并不直接带来产出。具体到读书上来说,这意味着选择好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的重要性,这些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致命点,那就是工具并不直接带来产出,读书是通过改造大脑间接发挥作用的,其重要意义在于完善心智,提高认知,改善思维,升级系统。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在忙着追问要读什么书,该怎么读书,但你问过如何通过读书升级自己的大脑吗?
为了形象论述通过读书升级自己的大脑这个过程,我将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部智能手机,我们都知道一部智能手机大体上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手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手机硬件相当于我们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硬件没了大脑再强大也是白搭;操作系统相当于我们大脑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即思考问题的方法论,属于宏观层面;应用程序(APP)相当于我们脑子中装的各种具体知识,即概念,属于微观层面。读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后两个方面。
认知迭代
在读书过程中认知迭代实际上一直存在,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不成体系的形式进行着。对概念不断深入地认识是人们认知成熟的重要体现,因此认知迭代集中表现为对概念的认知迭代,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纵向表现为精深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参考《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天才是如何诞生的? - 简书一文中对精深的论述);横向表现为拓宽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或者颠覆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着一个概念、事物,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要么在某一点上加深对它的理解,要么拓宽你对这个概念的视野范围,要么你完全颠覆对它的认识,以另一个更好的概念取而代之。
这个对概念进行认知迭代的过程非常像手机里的应用程序的更新过程:刚开始是1.0版本,产品很不完善,会有很多bug,随着不断地更新迭代,这个产品会逐渐完善。其实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是这样,不可能一次达到尽善尽美,你会经历数次的试错过程,最后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认识。对这一点我在什么才是你的持久竞争力? - 简书一文中有过更加详细的论述。
需要指出的是,能够有助于你认知迭代的书籍一般都是非虚构类书籍,而不是虚构类的文学类书籍。在我的观察中,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将读书等同于读文学,这是非常致命的错误,因为这将会把你的视野局限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你应该去尝试着阅读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的书籍,这样才能使你的认知不断迭代。
系统升级
对于一个智能手机,每次的系统升级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APP的更新非常频繁,且每次的更新变化都不会很大,进步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之间。但是手机系统的升级一般间隔时间很长,且每次更新都会有重大的改变,这是两者之间显性的区别。
这恰好可以完美解释我们大脑中认知迭代和系统升级之间的关系。认知迭代是对具体概念的升级,就好像手机里的APP的更新是不同步的,你对概念的认知也是不同步的,你是经济学专业的,你对经济学的认知可能已经达到8.0版本了,可是你对物理学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1.0版本,彼此之间并不影响。但手机系统升级必须是整体系统的升级,这就好像我们大脑思维方式的升级一样,这个周期可能非常漫长,但一旦突破就是一副崭新的局面。
但很可悲的是,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思维方式都没有改变过,也就是放弃了对系统的更新。如果安装某个APP要求IOS8.0以上版本,但是你还处在6.0阶段,怎么办?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你不安装这个APP,那么你就失去了它,你的认知从此便少了一部分。所以说,认知迭代和系统升级是相互成就的,二者必须同时进行,进行认知迭代只是量的积累,系统升级才是质的突破,但系统升级必须以认知的迭代为基础。
另外,仅仅有系统升级是不够的,还是拿智能手机来举例子:如果你的手机系统是黑莓系统、微软系统,别人的系统是安卓、苹果系统,你怎么拼得过别人?再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的手机兼容苹果、安卓、黑莓、微软所有系统,你怎么办?所以说,单一的操作系统是非常危险的,就好比一个人只具有一种思维方式,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误区,我在如果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一切问题在你看来都是钉子 - 简书和有时候,你只是输在了观念上 - 简书这两篇文章中集中论述了兼容多种操作系统、拥有多种思维方式的极端重要性。
因此,读书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认知迭代和系统升级,绝大部分的读书行为都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读一本书之前,问一下自己,这本书让我能对哪些概念和事物产生新的认知?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的大脑。除此之外,如果你还能保持开放兼容的心态,抛开偏见与歧视,那么你就天下无敌了。
网友评论
你这个模型说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