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书名叫做《异端思想的背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札记》,但是可能是作者的研究领域的关系,本书的异端的大多数集中在王阳明之后到明末清初这一时间段。他们分别是王阳明、张居正、李贽、袁崇焕、汤显祖、吴梅村、顾炎武、李渔。
严格说来,其中不少人算不上是异端,像吴梅村、顾炎武这样的人,不算多,但同时期和他们一样的人,也绝对不少。不过本书还是着重探讨他们在厚重的历史环境下,文人无可奈何的悲剧,以及导致他们悲剧的一生的社会成因。
本书所反映出这些异端的社会成因大体如下
1、旧的传统、道德发展到顶峰,并开始迅速崩塌,急需要打破僵局,思想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
阳明心学看上去被人用来冲击程朱理学,其实是想回归孔孟,因为程朱理学作为官学,经历了那么多年之后,终究成为了道德先生们口头的消遣,和考取功名的敲门砖。与之相比,当时的阳明心学,更像儒家的大孝子。
李贽看上去抨击儒家传统,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但是他依然维护儒家的忠孝、仁义。他与一些女子交往,被别人攻击丧风败俗,但是实际上,他比那些攻击他的道德君子们要正派的多,他与那些女子的交往止于谈论佛法、论人生,他们的交流时清白的。而攻击他的人,却未必能做到这点。
2、在新老王朝的交替之际,士林众人对新老王朝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是异端。
当明王朝陨落之后,面对新兴的清王朝,是做一个明朝的遗民,还是剃去头发,做一个异族王朝的顺民呢?恐怕后者必然是多数。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活在哪个朝代不是活着呢?
如果说百姓可以随波逐流,苟且偷安的话,那些天天饱读圣贤书,天天摇着旗子,大说特说忠孝礼仪廉耻的文人恐怕就没这么容易抉择了。
黄宗羲以明遗民的身份活在清朝,不事朝廷,但他仍然痛苦的反思明亡的原因。
吴梅村出任清官,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让他一生都难以释怀。
文人们的命运被王朝的兴衰紧紧地拴在一起,不管他们如何抉择,都必将承受深沉的痛苦。要么为逝去的旧王朝哀痛不已,要么在新王朝中苟且偷安,承受着自己良心的拷问。
3、在王朝腐朽颓废之际,是选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直至耗尽自己的生命,还是选择自保,捞一票是一票,得过且过呢?
张居正独揽大权,对朝政大操大办,排除异己,但当时的朝廷,恐怕也没有人比他更真心对待万历那个小皇帝,以及那个雄风不再的大明帝国。他硬是给那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续了几十年的命。他死后被清算,恐怕也在他自己的预料之中。然而他若只图自保,自己捞得盆满钵满,并留给子孙一条后路,恐怕也不是难事,但他若那样做,那他就不是张居正了。这也就是他能被算作异端的原因。
别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本异端思想的思想史札记,看完之后,心中异端的形象很淡,他们都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下,尽了自己的本分的人。用评价李贽的一句话来总结倒是恰如其分——他们都是传统的反传统主义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