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多读书

作者: 两个栗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15:10 被阅读45次
    图片来自网络

    我常常被人误以为是老师,只是因为我常常拿着本书看。我的确经常看书的,但一本书看多久可就难说了。后来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挤出时间来看书。有的很薄,一两天就能看完。有的厚,像《一句顶一万句》我大概看了一个多星期。现在我一个月能看五六本,自以为挺厉害了。可我还没来得及炫耀,就要低下羞愧的头了。因为有位作家说,有的人一个月十本书都看不到,这可不行啊。

    说这话的是日本的畅销书作家大泽在昌,他读书最多的时期是在高中二年级,一年读了一千本书,每天三本,从图书馆书架的一端开始读了个遍。成为作家之前每年也读五百到一千本。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是因为他认为读书量越多才会溢出,才会有写作的热情。半杯不满的人就算勉强写,总有一天会遇到无力跨越的障碍。而所有装在脑子里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成为下一部作品的素材。

    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专业读书也读不了那么快吧。但从他今天的成就来看,那一定是真的。

    听说有快速读书的技巧,我还没有学过。我想适合快读的书,应该是一些工具书。散文显然不适合,有深度的小说也不适合。因为一些情景描写、心理活动、某处埋下的伏笔,需要细细体味的,不是一目十行可以掠过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不管怎么说,人们都是提倡多读书的。开卷有益嘛,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话比比皆是。但是最近看了作家何大草的一篇文章之后,又有了新的看法。

    何大草讲到萧红,说她31岁去世,短暂的生涯里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可能也因此,她“保留了作家最可贵的直觉。”他还说到张爱玲,读书也不多,一些想读的书最终也没有读成。“这是她的遗憾,也可能是她的幸运。她保护了自己的细腻、敏感的味蕾。”

    可贵的直觉。敏感的味蕾。宁远在文章中也经常提到,她担心会失去对事物的敏感,担心自己不再怀有对世界的好奇。她希望自己即使老了走不动了眼花了,还能惊叹雨点落在瓦片上,还能听到春天花开的声音,还能感觉到冬天雪花的温柔。

    类似的,还有一种白纸的说法。比如有的明星当初并没有想着做明星的,是陪朋友去考试结果意外被相中了。尽管之前并没有学过表演,却被认为像一张白纸,怎么画怎么是,这种从零开始的白纸比五颜六色更好引导。像李亚鹏、蔡妙甜都是这样“误入歧途”的。

    我想起很多年前有一部热播的情景剧《编辑部的故事》,里面有一集,厨师因为太胖被怀疑偷吃,就被调到编辑部里去打杂。他开始当然是被忽略的,毕竟他也没什么文化,也帮不上别人什么忙。但是渐渐地,编辑们发现这位擅长做饭的胖师傅净说大实话,而且都是从生活中沥练出来的闪着星光的警句。而编辑们看书太多了,脑子里东西太多了,装的却都是别人的东西,说出来的都是别人说过的话,反倒没有自己的话。大师傅虽然没上过几年学,更没读过几本书,但是感觉敏锐,而且有坎坷,所以就会有领悟,就能说出意味深长的话。于是他们不断启发大师傅,再说点,再说点。

    那多读书到底好不好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不要多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ou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