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0 大白、小白和水仙白是不是白茶(二)?
摘要:据张天福先生考证,福鼎最早出现白毫银针,之后白茶制作技术向西传到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现在的南平市建阳区曾经大量出产各种白茶,“大白”、“小白”和“水仙白”这些名称都是建阳地区区别不同茶树所产白茶的不同名称。
据张天福先生考证,福鼎最早出现白毫银针,之后白茶制作技术向西传到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现在的南平市建阳区曾经大量出产各种白茶,“大白”、“小白”和“水仙白”这些名称都是建阳地区区别不同茶树所产白茶的不同名称。
历史上建阳区生产白茶较为知名。
1小白——南坑白
据原建阳市茶业局局长林今团在1980年代访谈老茶农考证,早在清乾隆37年和47年间(1772-1782年),建阳县漳墩乡南坑村的肖姓茶农就用当地菜茶的茶芽试制白茶,二三十年后白毫银针商品成形(1792-1812年)。
张天福先生在1960年代曾经走遍闽东北产茶区,最后在调研报告中明确的白毫银针(白茶)最早出现时间在1796年、在福鼎,和林今团先生访谈后得出建阳商品化白毫银针出现的大致时间可能的最早时间相仿(1792-1812年间)。
但是张天福先生在1960年代调研后撰写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指出,最早的白毫银针出现于1796年的福鼎县。可能是张天福称先生认定的1796年证据更明确、更准确。可惜的是,不知道张天福先生是如何认定这个1796年白茶出现时间的。
2大白
1857年和1880年在福鼎选育成功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茶树由于品质优良、茶青白毫显著等优点,逐步推广到政和、建阳等白茶产区。建阳茶农为了区别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当地菜茶茶树采制的白毫银针,把菜茶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称之为“小白”,把福鼎大毫茶和福鼎大白茶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称之为“大白”。
由于福鼎最早创制白毫银针同样是用当地有性繁殖(种子繁殖)的菜茶制作,后来才用无性繁殖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茶树茶青制作白毫银针。所以,福鼎当地可能也有类似“大白”、“小白”的名称区别不同茶树的白毫银针。
3水仙白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瓯宁县志》记载:“水仙茶出禾义里(今小湖镇),大湖之大山坪。其地有岩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园中。”茶农移回水仙茶树压条繁殖成功开始在建阳等地推广种植。
1910年代,建阳茶农用水仙茶树的茶芽制作白毫银针由于香气独特,被称为“水仙白”。不过,由于建阳毗邻的武夷山地区盛产武夷岩茶,水仙茶树茶青更多用于制作武夷水仙(岩茶)。建阳用水仙茶树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水仙白的产量一直不高。“水仙白”大多用于拼配其他品类的白毫银针。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曾经出产大量白茶的建阳现在白茶产量不高,少于政和白茶,更远少于福鼎白茶。现在的市场上较难买到“小白”和“水仙白”。
小结一下
“大白”、“小白”和“水仙白”都是白茶。最早是建阳地区用采摘不同茶树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民间对它们不同的称呼以示区别。
“小白”是建阳县漳墩乡南坑村茶农一百多年前用当地菜茶幼嫩芽叶制的白毫银针的名称,也称“南坑白”。
“大白”是茶农种植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等无性繁殖的茶树良种茶青制出的白毫银针。
“水仙白”是建阳用生产武夷岩茶中名茶水仙的茶树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由于产量少,大多用来拼配其他白毫银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