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氐夺蜀】(三)
太安二年(303年)正月初一,李特发起渡江作战,由赤水秘密进入郫县(成都西北六十里)并把大军开过了郫水西南。李特大破罗尚水军和沿流守军,会合李骧、李流二营直逼成都城下。
周赧王五年、六年(公元前310年左右),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张仪、张若开始修建成都城。张仪把成都修成了双城格局,一为太城(或曰大城);一为少城。太城在东,少城在西。这种格局一直保留到民国时期。自汉朝开始,太城多是州治(益州刺史或牧的办公地址);少城常是郡治(蜀郡太守办公地)
当时,益州刺史罗尚驻守太城,蜀郡太守徐俭守少城。徐俭看到李特已占领了郫县,李流开到了郫水西部的检江上游,害怕城破被杀,就率领少城军民投降了李特。罗尚只有太城可守了,他惧怕李特,又不愿意投降,便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李特自然不肯答应,遂进占少城。
这里要表扬一下罗尚了。罗尚是个贪污犯,好货,促成了蜀乱(当然,主要责任在赵廞,辛冉,李苾),这是要批评的。他军事才华一般,屡战屡败,完全不是李特对手。可是,就守城而言,做的算是不错了。刘禅就大大的不如罗尚,刘禅要有罗尚一半的胆量,也不至于灭国。人家罗尚孤立无援到了如此地步,还不肯投降——前面还有诈降破敌的好戏。
罗尚的求和遭拒后,并没有绝望,他虽然惧怕李特,却仍然看到了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并利用之,展开了反攻行动。
什么有利因素呢?就是李特进入少城以后,把军队分散到了民间——各乡村里面。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应该是以下三个原因:
1,他这次来,军纪严明,很受人民欢迎,误以为人人拥护,就有些麻痹大意了。
2,包围了不堪一击的罗尚,自以为胜利在望,又有了骄傲自满情绪。
3,李特军粮不足,他没有重视自己解决后勤问题,打到哪里,吃到哪里,把军队分散到各里各屯,是为方便就食于大户。
李特的少子李雄觉得这样很危险,就劝父亲说:“我们刚刚占领少城,不知人心所在,还是应该多加提防为好。请不要分散兵力,并让大户送来人质,以便控制他们。”而李特却训斥了李雄,说:“现在大势已定,重在安民,怎么能这样不信任百姓?我们不应该因为疑心太重而扰民啊!”
从事蜀郡任叡察觉到了这点,随即对罗尚说:“天要亡李特了。李特把兵力都分散到了各村,懈怠轻备。请刺史秘密联结他们,约好夹击李特。”罗尚当即同意,就发出隐书,与各村大户约好二月十日,一同发兵,奇袭李特。
为了迷惑李特,从事蜀郡任叡亲自出城玩了一把无间道。他假意投降了李特。李特向他询问成都情况。任叡就骗李特说:“城内粮食快吃完了,只剩下钱财了。我不愿意陪葬罗尚,所以,甘愿归降将军。”说完,又请求李特准许他回家省亲。李特听其自便。任叡得以在少城自由出入了两天,他不仅暗中联络了各大户,而且侦察清了李特的军情。
与此同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了。晋廷遣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带领水军三万人,西援成都。孙阜领人猛攻德阳。李特赶紧派李荡前去援救。
看来“戒骄戒躁”是很难做到的。敌人三万援军出现在了背后,李特本应该像此前一样,留别将与罗尚对峙,而自己率领主力去打援军,待灭了援军,再回头合兵打成都的。可惜,这次他轻敌了,没有自己去,而是派了李荡。这是骄傲。他想尽快打下成都,则是急躁了。结果是李荡迎战不利,败入德阳坚守,被孙阜围了起来。战略上已经被动了,而李特没有认真对待,没有重视这个情况,还想着先取成都,后灭敌人援军。
很快,二月十日到了。太城守军大出,少城大户呼应,内外夹击杀的李特走投无路。事出突然,李特连军队都无法聚集。
虽然如此,李特不愧是一员猛将,他仍不可思议的奋战了两天两夜,并率残部退到了新繁。当时,李特杀红了眼,冲动的攻击围追而来的敌军,竟反攻了三十多里。然而,罗尚主力闻讯而来,再次重创李特。
李特一路狂奔,忽然撞见了任叡。他兀自不醒悟,还以为任叡是来救自己的。于是,李特毫无防备,拍马奔到了任叡马前。哪知任叡手起刀落,把李特劈死了。李特的兄长李辅还想来救援,也不敌被杀。
李流(李特四弟,时年五十六)、李骧(李特弟)、李雄(李特三子)三人保护着家小,拼命杀出重围,逃回赤祖(李特建立大营,收容流民而起事的地方)去了。
罗尚得胜出城,找到了李特李辅的尸体,遂命人砍下头颅,传进洛阳;并把他们的尸体挫骨扬灰。
李流等回到赤祖后,收集残部,发现还有数万之众;李荡在德阳听说父亲兵败身死,叔父和兄弟都逃到了赤祖故营,他不放心,也领兵前来,助李流加强守备力量。为免群龙无首,大家一致推举李流为大将军,大都督,领益州牧,准备再战。
其时,孙阜已经攻破了德阳,擒获了守将骞硕。不过,孙阜却没有扩大胜果的意思,反而引军退到了涪陵。是保存实力吗?还是攻打德阳,损失巨大,虽然胜了,却也无力继续作战了?还是荆州出事了?——这是《晋书》记载,或许有误。《华阳国志》记载孙阜进占涪城。
他不打赤祖(绵竹西北)罗尚却不肯放过乘胜追击的良机。他派遣督护张龟、何冲、常深等,向绵竹发起了多路进攻。涪陵豪强药绅、杜阿等也自募军队,从一千里之外跑过来凑热闹了。他大力帮助罗尚进攻李流。
天下第一女将
太安二年(303年)三月,常深屯住毗桥,牙门左氾、黄訇、何冲分三路进攻北营(李流守卫)。李流、李骧、李恭、李攀乃引军进攻常深,命李荡,李雄率东营将士去打药绅。
而罗尚的部将何冲则趁虚率左氾、黄訇去攻打李流的北营。当时,北营只留下苻成、隗伯、石定守卫。他们临阵倒戈,忽然变志,投降了何冲,在营内发动兵变,引导何冲军夺取北营。
危机关头,一个女人出来当救世主了。她不是别人,正是李特的妻子,李荡、李骧的母亲罗氏。罗氏身披铠甲,手执长矛,率领营兵与叛徒和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何冲十分惊诧,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女人(而且不是青壮年的妇女,而是一六十多岁的老妪)遂指挥军士困住罗氏,力求赶紧结果了她。可是,这个老妇女毫不畏惧,总是冲锋在前,多次击退了敌军进攻。何冲都惊呆了。
这时,隗伯忽然冲了过来,手持利刃,攻击罗氏头脸。罗氏躲闪不及,被他刺伤了左眼。罗氏负伤很重,血泪淋漓。何冲一笑,以为这下好了,眼睛受伤,你还怎么打?
哪里知道罗氏一咬牙,立了死志,精神倍长,更加不顾一切的同敌血战。罗氏伤了一目,反而更加不要命了。
时,北营老弱残兵,处于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危急中,赖罗氏挺身而出,奋死搏杀,才从清晨一直坚持到了中午。
北营就要失守之时,恰好李流击败常深,李荡、李雄击破涪陵豪强大军,领得胜之兵回营了。诸李与敌军随即遭遇,大破何冲所部。并对敌军展开了追击。不幸的是,在追打敌军时,李特次子、猛将李荡被叟兵的长矛击中,伤重而死。
这次大会战,李流等经历了一次惨胜。不仅李荡战死了,在与常深军交战时,李骧部吃了败仗,损失不小。同族兄弟李攀战死,李恭重伤。老营(北营)经历了一场恶战,侥幸不败,却也损失很大。叛徒苻成、隗伯还带着不少人投降了晋朝。
正所谓亢龙有悔,李特眼看就要大获全胜了,却因为一系列错误而几乎倾覆。李流在仓促间接替了哥哥的班,他能当好这个家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