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一

作者: 平凡的爱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2:15 被阅读8次

张昌乱五州


李特,李辅战死后,李流,李骧,李荡,李雄退守赤祖。罗尚联合涪陵豪强对赤祖发动多路围剿。李流等经过苦战大破敌军,但是,自己的损失也很大。而远来救成都的荆州军还在边上虎视眈眈。

面对这样的局面,巴氐流民军的新任领袖李流动摇了,在姐夫李含的劝说下,他做出了求和的决定。一连串的大胜之后突然乍败;好容易跑回了老巢,又经历一场惨胜。李流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悲观情绪。他就派人带着降书,绑上了自己的次子李世,姐夫的儿子李胡,向荆州军前锋孙阜乞降。

李流想放弃抵抗,跪地求饶。却并非人人都准备认输。李流的弟弟李骧,侄子李雄都不服输,都不想投降。苦苦劝阻,而李流只是不听。

李流的长子李离(梓潼太守)本屯于梓潼——全军撤退时,李雄命他留守梓潼。他听说父亲李流要议和,便急急忙忙跑来探问消息。他试图阻止父亲却没有成功。于是,他就私底下去见李雄,他劝李雄袭击孙阜,用军事手段破坏议和。李雄非常赞同李离的建议,但是,担心李流不肯同意。

李离就说:“只要有把握取胜,我们擅自行动,又有何妨?”其实,李雄也有这种想法,他只是试探一下李离罢了。见李离跟他想的一样,李雄大喜,就暗中聚集部众,对他们说:“投降只是死路一条,唯有万众一心,努力向前,跟孙阜一决生死,才能死中求活!”

大家都不愿投降,见老领袖李特的儿子李雄敢挑头兴兵,无不踊跃。李雄,李离作了动员工作后,随即瞒着李流,引军轻袭孙阜。孙阜疏于防范(本非将才,又知李流要降)自然挡不住李雄的攻击,被打的落花流水。孙阜只带了数骑逃跑了。恰好,驻军垫江的荆州军总司令宗岱也病逝了,这路强敌就退走了。

大捷之后,李雄才向李流汇报了经过。李流是又惭愧,又叹服,又欣慰。他便宣布让位,把军政大权都转给了李雄。李雄遂替代叔父,成了第三代大将军,益州牧。

写到此处,作者的笔锋一转,按下益州事,要去写荆州、扬州的事了。至于李雄后事如何,要等合适的时候再接续了。

因为这部书是两晋演义,而不是益州地方史。所以,作者都要写到。总的来说,是以时间为纬,以事件为经,去串联故事。文法上,他主要写李特李雄,转换处,用荆州军为引子,转到了另一章。益州之乱引发或影响了荆州南部之乱,这样写比较紧密。是文章的一般做法。

巴氐李氏夺蜀,经历了大起大落,过山车一样的过程。这段历史可以给人很多启示,虽然这些启示都是老生常谈,却需要时时放在心上。那就是:得意时勿喜;挫折时勿悲。要看到远一点。不要只看眼前。

张昌难道是戏迷?


蜀乱无法平定,晋朝十分恐慌。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晋朝还准备往益州派兵时,新野王司马歆又送来了告急文书。原来,义阳蛮张昌造反,地方无法剿平,请求朝廷发兵助剿。

张昌为什么要造反?荆州人民为什么会跟着他造反呢?这是因为司马歆在治理荆州时,刻薄少恩,引起各族人民怨恨。司马歆官拜使持节、食邑两万户、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官职大的很,威风也就大了。他俨然是荆州土皇帝一般。

张昌暗自聚集了几千人,伺机为乱。到了太安二年(303年)五月,荆州征壮丁入蜀,讨伐李流。荆州人都不愿远行,不愿送死。而郡县有司一再逼迫,被征军民情急之下,有几千人聚集起来,上山当了土匪。

张昌感到时机来了,遂四处活动,把荆州南部的各路山大王都招募到了自己麾下。他们在江夏郡安陆县石岩山安营扎寨,作为大本营。张昌还自改姓名为李辰(不知道是不是想跟益州李雄搞联合)他的势力很快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江夏太守弓钦派兵去围剿,反被张昌打败。张昌乘胜进攻江夏,太守弓钦不敌,带着部将朱伺跑到武昌去了。

张昌夺取江夏后,制造谣言,说圣人已降生在荆南了。不久,张昌让山都县吏邱沈改名刘尼,说他是汉朝皇帝后人,就是圣人。然后,把他立为太子,张昌自己当了相国。并建号神凤元年,衣服制度,完全按照汉朝规制。不服从的一律族诛。远近纷纷效仿,起来响应张昌。

这里说一句,发现一点很有意思。巴氐李氏助赵廞造反时,劝他建立汉国;后来,李雄建立了成汉政权;这里张昌建国,也打出了汉旗;以后,刘渊入主,也奉汉室,立汉国。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它说明一点,汉朝的民众认同感超乎想象的强!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张昌,刘渊,巴氐李氏都不是汉人)都想用汉旗来召令天下,唤起民众。

张昌势力大了,司马歆坐不住了。派兵去剿,屡战屡败。他只好上书朝廷,请求支援。可是,把持朝政的长沙王司马乂却不救他。并且,还严命司马歆不得讨贼。难道司马乂被张昌收买?不是的。司马乂是怕司马歆扩充实力——怕他以讨贼的名义,招募私兵。或打败张昌后,把张昌的武装发展为自己的力量。

看到这样的回复,司马歆有点傻眼了。

本文第二个标题说:张昌难道是戏迷?为何有此一问呢?这是因为张昌打仗有个特点,他的军队都要扮脸上阵。就是统一戴大红色的军帽,并割取马尾巴,粘到脸上,充做长冉。大有戏子做派。

生僻字词学习

1,虓,xiāo,表虎啸,也可表人勇猛。

2,薳 [yuǎn]、[wěi] 姓氏。春秋楚有薳洩。见《左传·昭公六年》

薳 yuǎn 〔薳志〕同“远志”,一种草本植物,中医用为安神化痰药。

3,庾:[yǔ]

1. 露天的谷仓:~积。

2. 古代容量单位,一庾等于十六斗。

3. 姓。

相关文章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一

    张昌乱五州 李特,李辅战死后,李流,李骧,李荡,李雄退守赤祖。罗尚联合涪陵豪强对赤祖发动多路围剿。李流等经过苦战大...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

    【巴氐夺蜀】(三) 太安二年(303年)正月初一,李特发起渡江作战,由赤水秘密进入郫县(成都西北六十里)并把大军开...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七十一

    反复无常的司马楙 司马越率三万多大军兵进萧县,准备入潼关,克长安,消灭司马颙,迎惠帝回洛阳。司马虓加入了司马越,他...

  • 两晋演义读法第五十一

    手足相残几时休 301年正月,司马伦称帝。三月,齐王司马冏聚兵反之。经闰三月而至四月,司马伦东路军和北路军都遭惨败...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八

    李雄称帝 我在前面用了好几个章节,来记录巴氐李氏夺蜀之事。李特兄弟起兵造反,图霸益州,费了很多功夫,江山不是容易得...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七

    《两晋演义》前十六回即将看完了,作者写了西晋由治而乱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我们能看到西晋所以猝灭的内外原因。 可以...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六

    御驾亲征 公元304年秋七月,在东海王司马越的组织下,皇帝司马衷问罪司马颖,御驾亲征。司马越自为大都督,扈跸同行。...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五

    又死一个 长沙王司马乂自永宁二年(302年)十二月,发动兵变,废杀齐王司马冏,掌握大权,过了不到一年,就见逼于三王...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九

    晋武帝司马炎子孙谱 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昭和王元姬的儿子。他喜欢留长发,按照《晋书》记载,他的头发比身体还长,所谓头...

  • 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二

    【晋朝剿张昌】 新野王司马歆求援不成,只好自己剿匪。他在属吏建议下,派骑督靳满领兵攻打江夏。靳满才到了半天,就被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晋演义读法第六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z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