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二八:以《石头记》第一回文字对八十回后的推想
(红楼梦原创探佚系列一)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第一回结尾处,主要依据正文文字、诸家批语对八十回后的情节作简单推想。
十一
正文及脂批:
A12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甲戌侧批:伏后文。】
推想:薛蟠如何对甄英莲“澌澌”,八十回前已有所表现,八十回后来了个夏金桂,应是雪上加霜。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72541/8ae6923eb97c140b.jpg)
十二
正文及脂批:
A14……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A20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蒙侧批:“庙中安身”“卖字为生”,想是过午不食的了。】【甲戌侧批:四字新而含蓄最广,若必指明,则又落套矣。】
推想:贾雨村寄居葫芦庙,以“卖字作文为生”,形容得妙。前八十回,贾雨村无一政绩可言,八十回后也当无一政绩。所谓“卖字作文”,加后面的中秋晏请、丝竹歌弦,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都是“充数沽名”之学,四风问题渊源如此。
十三
正文:
A15……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等[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
推想:贾雨村未出道前是这番褴褛情状,八十回后被罢官流放,自然也是这番情状。被罢官流放之因,在第四回。
十四
正文及脂批:
A16……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照[上]玉人楼。
A17……玉在匮[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蒙侧批:偏有些脂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72541/853cfffc57b3a610.jpg)
推想:一诗一联,据脂批透露。八十回后林黛玉被困于贾府,贾宝玉出走后薛宝钗改嫁贾雨村。诗中的“蟾光”即薛宝钗的丫嬛宝蟾也,八十回后薛宝钗与贾雨村相识,是宝蟾牵的线。具体请看点评十八《试想贾雨村之联与钗黛有关》、点评十九《《贾雨村为官前的小小才能》第二部分、点评二十《当年甄士隐倒底做错了什么》。
十五
正文及脂批: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盘[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甲戌侧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推想:所谓“晴光”指晴天时候的日光或月光,“玉盘”指月亮。奸雄的心事,是以日光遮蔽月光,部分红学家的日月之争从此而来。而我们重点要看的是其中的“满”字,指满族,也说明贾雨村以后做的官,是清朝的官,脂砚斋批其奸雄,由此而来,在八十回后应当有照应。所谓“仰头看”,是指新的执政者高高在上,百姓(万姓)皆成了低头答应的奴才,这也是后半部文章。脂砚斋批“中秋诗起、中秋诗收,用三秋作关键”,最后一秋当在八十回后,与此对应,当有中秋诗。
十六
正文:
A22至A24,言英莲走失、糊涂庙失火。
推想:此两个情节,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是映射明朝末年英雄不出、莲台尽毁,崇祯帝成了孤家寡人,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五日北京被李自成攻陷。这一情节八十回后虽然不宜明写,但应该有文学艺术形式的反映。
十七
正文:
A24……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A25言甄士隐被火之后,折卖田庄投奔岳丈封肃。
推想: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官兵剿捕、难以安身二十八字形容的便是明朝崇祯皇帝殉国后长江以北的境况,时李自成、张献忠各自建立了政权,但所过之处,穷人响应,但富贵家庭却难逃噩运。八十回后应该对整个社会情状有所形容,富贵人家的命运,在《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中已言明,如甄士隐一家还算好的,能够保全身家投奔岳丈。第四十九回至五十四回是明朝时期的逃难式投奔,八十回后是第二波逃命式投奔。
十八
正文:
A27《好了歌》。
推想:《好了歌》是南明时期整个社会结局的反映,八十回后应有具体表现。具体请看点评二二《<好了歌>是全书的总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72541/d28ee452779fcf42.jpg)
十九
正文:
A28《好了歌解注》。
推想:《好了歌解注》是南明时期整个社会现状的反映和《石头记》所有人物结局的归纳,八十回后应有具体表现。《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分类对人物的结局进行阐述,脂砚斋批语还特别对部分个人结局进行了点明,已在点评二三《<好了歌解注>中的社会形态》、点评二四《<好了歌解注>是全书人物的结局归纳》中作了分析。
二十
正文及脂批:
A31……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了。丫鬟倒发[了]个怔,倒象在那里见过的。……【甲戌侧批:雨村别来无恙否?可贺可贺。】【甲戌眉批: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也。】
推想:我们特别注意J167条脂批,说明贾雨村这类官员可不止做了一时一朝的官。贾雨村当有三次做官的经历,第一次做的是明朝的官,只过才上任没多久,崇祯就殉国了,接着在南明,官场风气更加乱,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后来辞了;第二次做的是南明的官,这时候贾雨村加入了贾史王薛这一大平台;第三次做的是新政清朝的官,贾雨村并没有辞去南明的官,而是被新朝直接过渡过去的,这一点在八十回后当有反映。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72541/5ad686ea5000c6f1.jpg)
以上二十条是以第一回文字和脂批对八十回后的粗略推想,当然《好了歌解注》内细分得更多,不再细举。
(水木森【水目人曾】)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