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作者: 爱码爱自由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21:20 被阅读819次

    一、概述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史称“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惠帝妻贾后想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从此开始发生一连串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成员,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混战,历时十六年之久。这次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为 乱 的 八 王
                爵  位  姓  名
                汝南王 司马亮
                楚  王 司马玮
                赵  王 司马伦
                齐  王 司马冏
                河间王 司马颙
                成都王 司马颖
                长沙王 司马乂
                东海王 司马越

    二、历史背景:

    八王之乱要从分封制说起。

    根据史料记载:分封制起于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经历春秋战国,随着周王室日渐式微,各个诸侯国俨然成为独立的国家,彼此攻伐,把周王室不放在眼里;在秦朝建立之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西汉初年,作为权宜之计,刘邦实行分封、郡县并行制,权宜之计嘛,还有一个名字叫隐患。果然,西汉景帝时爆发了七个诸侯国发动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虽被平定,但分封制的恶果并未彻底解决,直到汉武帝时期,实行了酹金夺侯、推恩令等措施才将其清除干净。

    在西晋初年,分封制又粉墨登场了。

    三国时魏国的权臣曹爽当政时,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 政权可能转入异姓之手,曹爽不听。之后,司马氏果然夺取了曹氏皇族掌握的魏国政权,这事在司马氏家族中很有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都督,如此一来,多位诸侯王掌握了封国和地方的军政大权。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祸根也在此时种下了,只待时机成熟时生根发芽,为乱天下。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运转,主要靠两个因素:第一,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皇帝与宰相、 地方长官、统兵大臣的和睦相处。第二,拥有一个能够认真实行这一制度的统治集团,尤其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有威望、有才干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晋初年,上述两个因素基本具备。西晋刚刚统一全国,晋武帝本人有统治才干,威望也比较高,所以能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稳定。

    三、八王之乱是如何乱的

    1、白痴皇帝和野心家皇后

    290年晋武帝病逝,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史书记载晋惠帝智商近似白痴,无能治理朝政,以至后来引起皇亲国戚争权夺利。

    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依托汝南王司马亮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注:杨骏乃太后之父,太后姓名为杨芷,非司马衷生母,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堂妹,为武帝继立皇后)。

    杨骏惧怕失势,曾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惧,还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武帝病情加重时,杨骏要求让他单独辅政,帝点头默许。杨骏招来中书监华暠、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两日后就驾崩了。晋武帝死后,司马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而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又矮又黑,凶狠多诈,也企图操纵晋惠帝以把持朝政。

    杨骏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然后直接下发执行。杨骏知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

    贾南风不让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对此事不加阻止。

    贾皇后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在291年3月,贾皇后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杨骏为人胆小懦弱,事件发生时谋而不决,司马玮军火烧其府第,杨骏逃到府中马厩被杀。贾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诏书,废除杨芷的皇太后身份,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八天后杨太后因没有食物被饿死)。又诛灭杨骏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至此杨骏政治势力被消灭。

                    第一回合
    胜:皇后贾南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负:外戚杨骏、皇太后杨芷等杨氏一族。

    2、皇后的二次革命

    291年,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因杀杨骏有功被委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注: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但各人之间还是勾心斗角。贾皇后对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串通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

                  第二回合
    胜:皇后贾南风 楚王司马玮
    负:汝南王司马亮 元老大臣卫瓘

    3、兔死狗烹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司马玮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贾南风对司马玮有所忌讳,也想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将其灭掉以绝后患。在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她与晋惠帝用了张华的计谋,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处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司马玮的部下闻诏后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

    过后,就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将其处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从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第三回合
    胜:皇后贾南风张华、裴頠、裴楷
    负:楚王司马玮、岐盛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太子司马遹不是贾南风所生,他二人一向不睦。299年,大权在手的贾南风越战越勇,又开始设计废除太子司马遹。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

    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贾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被张华劝阻。一直议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

    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认为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圣贤,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司马伦矫诏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皇帝,晋惠帝被废,软禁于金墉城。

                    第四回合
    胜:赵王司马伦及其同党孙秀
    负:皇后贾南风、张华、裴頠

    5、三王举义,齐王揽权

    赵王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在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司马伦一党的许超、士猗、孙弼、谢惔等人也被杀,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己担任大司马一职,辅政晋惠帝。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第五回合
    胜: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
    负:赵王司马伦及其党羽

    6、司马冏乐极生悲

    司马冏独揽政权后骄奢淫逸、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诸侯王讨伐的借口。

    在第三回合里参加讨伐司马伦的翊军校尉李含,由首都洛阳逃回长安,矫诏劝在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302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并兴兵讨伐至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司马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飞奔皇宫,找到并挟持了晋惠帝,然后以奉天子之命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司马冏党羽被灭,此后,在朝堂上,皇帝司马衷只是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际上是长沙王司马乂大权独揽。

                  第六回合
    胜:河间王司马颙 ,长沙王司马乂
    负:齐王司马冏

    7、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司马颙不甘心司马乂独揽政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获胜。304年,在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之际,于夜间捕获了司马乂,司马乂被活活烤死,司马颙和司马颖军就势进驻首都洛阳。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不久皇帝司马衷就废掉了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并继续担任丞相。

                  第七回合
    胜: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
    负:长沙王司马乂

    8、荡阴兵败,胁持天子

    司马颖当上皇太弟,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但他并不住在首都洛阳,而是在距洛阳直线三百公里的自己的根据地邺城,为人专横跋扈,信任佞臣,腐化堕落,很快失去人心。一直隐藏实力的东海王司马越趁机起兵征讨,并挟持晋惠帝御驾亲征,晋惠帝便封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云集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结果司马越落败于荡阴,晋惠帝被抓到后送到司马颖的老巢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颙趁机派大将张方进驻洛阳。

    第八回合
    胜:河间王司马颙 张方
    胜:成都王司马颖
    负:东海王司马越

    9、引胡参战

    司马越战败后,其亲弟司马腾纠集异民族势力又大败司马颖。司马颖放弃邺城与晋惠帝一起逃到洛阳,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司马颙的地盘——长安。司马颙废司马颖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自己独占大权。

                    第九回合
    胜:司马腾及其兄河间王司马颙
    负:成都王司马颖

    10、倾巢之下无完卵

    司马颙独揽大权之后,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求司马越回朝与司马颙共同辅政。司马越拒不接受,反而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战败,司马越把晋惠帝从长安接回了洛阳。晋惠帝下诏升擢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司马越操纵晋惠帝下令追捕司马颖。

    于是,晋惠帝就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司马颖知道后马上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二位儿子逃亡,在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到达顿丘县后,为太守冯嵩所抓获,并送到邺城交给范阳王司马虓处置,司马虓只将其父子囚禁,不忍心加害司马颖等人。一个多月后,范阳王司马虓暴毙,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想到司马颖在邺城素有威望,担心留司马颖在邺将成为后患,就秘不发丧,而且令人装扮台使,矫晋惠帝诏书赐司马颖死。司马颖被看守他的田徽缢死,时年二十八。他的两位儿子也被杀。

    第十回合
    胜:东海王司马越
    负:河间王司马颙
    负:成都王司马颖

    11、大结局

    惠帝突然死亡,晋怀帝继位,“怀帝初即位,委政于越”,“越以诏书征颙为司徒”,司马颙就前往洛阳赴任,行至途中,被司马越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派遣的大将梁臣杀害,他的三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在西晋王朝掌握了大权。

                    大 结 局
    胜:东海王司马越、南阳王司马模
    负:河间王司马颙

    总结:晋武帝司马炎一项无视历史教训的政治决策,激发出来了十来个野心家,疯狂了儿媳妇贾南风,尤其苦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衷,多次被人设计利用、劫持,在御驾亲征司马颖时,面部连中三箭,浑身是血,多亏贴身侍卫嵇绍舍命相救才得以活命,最终:以上人等皆因八王之乱而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不惑而歌:艾玛,我竟没时间看完就困啦!该死的就去死,剩下的该当王当王吧!😂
      • 水乡醉客:八王之乱,惨不忍睹。司马家族的精英都在此场动乱中被杀尽了,互相残杀。
      • 一李白不白一:司马家族真奇葩
        爱码爱自由:@李白太白呢 是呢,主要还是制度激发出了人性恶

      本文标题:八王之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jg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