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过,重阳临近,早起,送宝宝上学,惊见路旁秋阳下、秋风中一溜摇曳生姿的菊花,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想写点什么,又无从下笔,踌躇良久,还是翻出这篇旧作贴上。咳,自从喜欢上书画,文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被占用了,没法,新的文字愈发少了,当然,这就是人生,就是生活,就是情趣和爱好,想想,也是人性所至,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调皮][OK]
散文:《菊蕊独盈枝》
作者:夜雨一江

秋风起,秋露凉,秋霜深,旷野早已敛去繁华的绿氅,遗留下一片秋风的残骸,一阵秋雨的划痕,几声秋雁的低鸣。
晚秋的天色真的是有些沉重,百花凋凌,黄叶萧疏。
昨天清晨,我去楼下买早点,发现小区的大门口,突然地冒出了大片大片的菊花,顿时一股浓郁鲜活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那明黄、降紫、枣红、粉绿、素白……层层叠叠的兀自开放,芬芳馥郁,真是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啊,原来今天是重阳节。
九九重阳,天高云淡,秋菊盈园,姹紫嫣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交相辉映,仪态万方。有的红似胭脂,有的洁似翡翠,有的灿若云霞,有的淡若远山,白皑皑、金灿灿,挤挤挨挨,连缀成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那千姿百态、芬芳馥郁,清高雅致的菊花,令人心弛神往,啧啧赞赏。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把秋天与菊花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菊花是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景致了,只要一提起秋天,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菊花。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的记载,可见,菊花在人们心头中占的地位何其重要。

秋天是人们最愿意为之挥洒笔墨的季节,为此曾留下了许多赞美秋天的名篇佳作。在卷帙浩繁如烟海的古典诗文中,随便揭开一页,吟咏菊花的妙词佳句就会悠然入你眼帘,菊的端雅秀美,特立独行的品质尤其引人注目,无意中你会沾染菊的风骨,生性也会悄然变的旷达耿直,潇洒无羁起来。
诗人屈原对性情高洁的菊花宠爱有加,在他遭谗言被流逐的旅程中,仍披发行吟借菊抒情,将满腔志气,万丈忧怨倾洒到字里行间:“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在”。
晋代大诗人陶潜可以说是菊的极爱者,他咏菊爱菊的诗句在他的作品中占了不轻的分量,处处透着菊花的芬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丽句千古流传,真是妇孺皆知啊!
在毛泽东不朽的诗篇中,留下了许多“秋”的足迹。 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描写秋天的有很多。还有的,不写于秋天,却含秋天的意境。
毛泽东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
毛泽东这首词雄奇奔放、慷慨激昂、豪迈爽朗、大开大阖、一气呵成,如奔雷掣电,吐月吞星,充满了一个政治家气吞八荒心怀四海的革命豪情。
不仅是伟人,诗人爱菊花,古往今来,就是平民百姓对菊花也是宠爱有加。当然,人们钟爱菊花,也与菊花开在百卉凋零的深秋时节有关,它不畏严寒,气韵超逸,迎风斗霜,实在是不同凡响。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诗人元稹的诗真切地道出了许多文人雅士对菊的无限神往仰慕之情。
人们喜爱菊花,不仅仅因为她的高洁、雅致、色彩纷呈,更是崇赏她“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那凌寒不凋、傲霜挺立的可贵品质,鼓舞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曲浩然正气之歌。
在这“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猎猎深秋时节,菊花不只是让人在审美上得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她能给人以思索和启迪。菊花那“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的高洁秉性,菊花那 “深怀傲霜意,那肯媚重阳”的不屈志气,告诉人们要像菊花一样坚守自我,不为名利虚荣、灯红酒绿所惑。


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所以不管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生活赋与了我们什么,我们都应该像菊花一样,在飒飒的秋风中展示个性的色彩,在潇潇秋雨中抒发品格的光芒!
2010,10,20日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