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到了清华奖学金获得者的新闻,封面选取了一位高颜值学霸的照片,我抱着瞻仰大神的心情点了进去,却收获了不如看娱乐圈八卦的郁闷。
按道理来讲,这种人用来仰望就好,我等平凡人只用在下方评论“人家是社会接班人,我是社会凑数人”,嘻嘻哈哈就过去了,可是我突然就感到一阵很深的挫败感。
我从来没有不知天高地厚到要和最好学府的学生去比较什么,但不知为何,人家“文理通识”“文科状元中学时期就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喜欢看美剧就自主在论坛里翻译成为论坛大神”的tag,每个人履历里面最不显眼的那部分,一连几个精准的踩在了“英语翻译”“写作”“理科思维”几个我正在努力的痛点上。
这种心情就非常无力也无奈,我很小心的在积累自己的自信了,像蜗牛一样在慢慢的爬行,本来我可以用今天进步的一点距离给自己打气,但是突然看到一艘航母的速度后,那一点自信也被碾压成了齑粉。
超出一点点的距离还好,蜗牛可以明天爬得快一点。但超出那么多,蜗牛只会想,已经有航母了,我再跑快些又能如何呢?
这么折腾了半小时后,我突然想起写给自己的小纸条“focus on what really matters”——人生的真相不是目光投向别人,而是专注于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这根本不是和人比较、心理建设的问题,给人生的烦恼归类后,我的世界里只有"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事情”。
和目标有关的,准备考研,练习英语,读书写作,都可称为重要,除此之外,艳羡别人、焦虑进度都是不重要的事情。
而完成目标只有一个方法:“focus on what you really want”,这句咒语只有you,所以they, she,he其实都与我要做的事情无关。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易懂,但是也非常容易让人忘记。鲁迅先生为什么在桌子上刻一个“早”字?正是因为“早”很难,他也会偷懒,必须时刻有一个reminder,让他践行下去,直至成为习惯。
我们知道要实现目标,只用“专注于自己重要的事情”,但因为诸多原因,我们实际的生活模式常常是“忽略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为太多的事情烦心揪心,注意力被分散的七零八落。
太多的事情让人分心了。就比如这种蜗牛看航母的时刻,它还有其他的存在模式:焦虑自己的进度、幻想一个结果、为发出去却没有人点赞评论的文章沮丧。
这些事情真实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或者说,正是这些细碎的事情组成了生活本身。当我复盘一天的生活时,我往往会觉得奇怪,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白天按道理应该有15个小时,假设三餐加洗漱共三个小时,那也应该还有12小时,那么时间都去哪了呢?
作为考研党,我的整块时间都比较好记录,最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根据状态不好到好,时间在5小时~10小时之间波动。
也就是说,可以明确知道我坐在桌子前的时间(坐着不一定代表学习的知识全部内化了)只有有限的那么多,那么那些不知不觉溜走的时间啊,你们也从厨房的水槽、合不拢的指缝间匆匆溜走了吗?
有一个很有名的哲学课短片里面,教授带来一个瓶子,先后往里面放入高尔夫球、石砾、沙子和啤酒。
每一次倒入东西之前,他都会问在座的学生们:瓶子满了吗?
学生们每一次都回答满了,然后教授每一次都接着放入更多东西。
实验做完后,教授说:“想象你们的人生就是这个瓶子。高尔夫球代表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你们自己的家庭,健康,你们的情感和热情。那些小石子,就好像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你们的住房啦,汽车。细沙则是更加琐碎和没有价值的事情。啤酒,则代表着无论你的人生有多少事情,你仍有时间和朋友促膝把酒。”
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那些高尔夫球,那些困扰你的、让你焦虑的情绪本身,是细沙。
我们无法让自己的瓶子里没有细沙的存在,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除了被细沙糊满眼睛、塞满脑子毫无他法。没关系,细沙永远只是细沙,而我们要做的只是时刻提醒自己:喂,高尔夫球才是重要的东西啊!
364遍记不住,就再提醒自己365遍,像鲁迅刻在桌子上的“早”一样把自己的高尔夫球刻在日程表中的优先级。
只要我们始终明白,高尔夫球才是大部分人生。细沙停止时,就是我们放下一个高尔夫球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