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作者: 技术汪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4:54 被阅读45次

    高歌

    民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说牢固的千里长堤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被摧毁,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

    堤防是江河的重要防洪减灾工程。黄河因含沙量高、河势游荡多变、河床高悬地上,堤防的防洪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历史灾难,都是因堤防失守而造成的。据不完全统计,黄河下游堤防在1949年以前2000多年的时间里,决口达1500多次,造成大的改道26次。进一步分析这些决口的产生形式,主要有漫决、冲决、溃决三种,其中溃决、冲决多于漫决,溃决最难对付。

    溃决,简单说就是水流穿越堤身所造成的决口。溃决的发生,主要是因堤身或堤基隐患在高水位下引发渗水、管涌、流土等严重渗漏,进而形成漏洞,并导致堤身塌陷、决口。

    漏洞险情为重大险情,是造成堤防溃决的主要原因,之所以难以对付,因素有二:一是发现难。由于隐患不明、突发性强,发生的地点、时间意想不到,极难把控。二是抢护难。漏洞险情的主要特点是进水口难找、险情发展快、抢护过程短、无准备时间,成败往往在数小时之内。如若发现不及时,措施跟不上,极易酿成大灾。据《黄河河防词典》统计,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至1938年花园口扒口改道,在山东省行河83年,因漏洞而致的决口就达34次。人民治理黄河以来的近70年中,黄河下游仅有的两次凌汛期堤防决口也是因漏洞险情而引发。

    1951年1月30日,黄河下游开河后在山东垦利前左一号坝形成冰坝,水位迅速抬升,附近大堤堤顶高出水面仅0.2-0.3米。2月2日23时,利津王庄险工下首相继发生漏洞险情3处。因临河积冰覆盖,未能及时找到进水口,加之天寒地冻,取土困难,虽经300多名工程队员和群众奋力抢堵,仍难以有效阻止堤身的迅速塌陷,于次日1时45分溃决。在抢堵过程中,修防段工程队队员张汝滨、张窝村村长刘朝阳和村民赵永恩3人不幸落水牺牲。9小时后,两溃口口门扩宽至216米,中间仅隔三四十米残堤,最大水深13米,过流量700立方米每秒。王庄决口后,溃水分两股下泄,淹及利津、沾化两县42万亩耕地,有122个村庄8.5万群众受灾,死亡18人。4月7日,王庄决口堵复。

    1955年1月29日3时30分,流凌在利津王庄险工下首形成冰坝。在20个小时内,受冰坝壅水影响,凌水漫滩河段达40千米,有30千米河段超过保证水位,90千米河段内蓄水约2.1亿立方米。利津王庄至蒲台王旺庄(今属滨州市)堤段先后发生漏洞险情20余处。仅29日18时至19时2个小时内,该区域就有8处大的漏洞险情发生,经全力抢堵,均化险为夷。

    利津五庄堤段是1921年宫家坝决口合龙处,为当时的重点防守部位。29日21时许,在老口门以西背河柳荫地发现数处冒水,当即实施抢护。但因漏洞急速扩大,造成堤身塌陷,冲成缺口。随即,采用沉船法进行堵截,但小船被冲出,口门进一步扩大。再用两艘载装大量装土麻袋的船只实施沉堵,又被冲出。随换用大船载装秸料和装土麻袋沉堵,仍被冲出。此时,口门已扩宽10米以上,水势汹涌。值此危难之时,7级寒风又将照明用灯全部刮灭,抢护愈加凶险。在数百人顽强奋战2个多小时后,终因料物用尽而失败。23时30分,堤身溃决。溃口宽305米,水深6米,推估最大流量约1900立方米每秒。同期,在2千米以外的五庄村东大堤上,一场艰难的抢险堵漏也在紧张进行,直至上游漏洞溃决1天后,于31日1时溃决。这两处溃决造成的灾情十分严重。利津、滨县、沾化3县360个村庄17.7万人受灾,88.1万亩耕地被淹,倒塌房屋5355间,80人因灾致死。3月13日,五庄堵口工程竣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鉴于漏洞险情抢护不易,危害严重,早在战国时期国人对此就有了清醒的认识。韩非在《韩非子•喻老》中称赞魏国相白圭修堤精细,能注意到大堤上的蚁洞,“塞其穴”,防止“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达到“无水难”。明清时期,国人进一步提出了预防及堵漏的相应对策和措施。如明代,高度重视堤防的修守,制定了“四防二守”的堤防守护制度,要求在汛期大水时,无论风、雨、昼、夜,都要加意防守,确保险情能够早发现、早抢护,抢早抢小抢了。到了清代,在重视处理堤身隐患的同时,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发明了抢险堵漏外堵、内堵的方法,强调漏洞堵塞要迅速,人力料物必须凑手,方能一气呵成,化险为夷。

    人民治理黄河以来,在不断加强加固堤防的同时,广大治黄工作者对漏洞隐患探测及处理和漏洞险情抢护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每年汛前、汛后各级河务部门都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捕捉害堤动物、普查堤身隐患活动。封丘黄河修防段工人靳钊因发明锥探隐患技术,而成为该时期的治黄明星。70年代,河南河务局曹生俊、彭德钊研制成功机械锥探灌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堤防隐患的探测和处理。90年代,堤防隐患探测技术研究被列入“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大水后,黄河堤防堵口、堵漏技术研究再掀高潮。黄河防总办公室及河南、山东两河务局连续多年多次举办抢险堵漏演习,一些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堵漏技术得到推广、普及。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全面实施,黄河下游堤防已进入全新时代,真正成为黄河安澜的铜墙铁壁、钢铁长城。

    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jb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