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典昕🎪诗集日更达人联盟诗人的村庄
上天派来的木舌铜铃——《回到春秋读论语》第64章

上天派来的木舌铜铃——《回到春秋读论语》第64章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05:36 被阅读24次

    这卫国边防官够厉害,跟孔老师确认过眼神后,一口断定上天要把夫子当作传道的木铎

    镇守卫国仪邑的边防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来到这里,我从没有不得见面的。”随行的弟子就领他去见孔子。他出来之后说:“各位何必担心你们的老师丧失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要把你们的老师当作传道的木铎。”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篇之二十四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此地。“仪”是仪邑,卫国西北角边境上的一个小城,地点不详。有人说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还有说是河南兰考县仪封乡、河南西平县仪封村等。孔子多次到过卫国,在仪邑这个小城逗留究竟是哪一次,搞不清楚了。“封人”是镇守边疆的官员,负责边境线上的封土植树,类似于管理国境线上的界标。

    “仪封人请见”,仪邑的边防官听说孔子到了,就想去见他。但孔老师也不是那么随便好见的,所以他就去找孔子的一群随行弟子,先来自我介绍一番:“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凡是君子来到这里,我从没有不得见面的。炫耀自己的面子从来就是够大,凡是经过此地的,只要是正人君子,没有一个不肯与我见面的。那么,麻烦同学们去通报一声吧,孔子是一定要见的。这里的“从者”和下文的“二三子”,都是指跟着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们。

    等见过后,他就对孔子的学生们说出了这句千古流传的不朽名言:“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丧”是丧失,这里指丧失官位。孔子本来在鲁国做大司寇,摄相事,已经混得相当不错了,但后来在季氏贵族集团的反对下,鲁定公不敢用他了,让他靠边站,55岁那年只得自动离职,带着一群弟子去周游列国。仪封人对同学们说,各位何必担心你们的老师丧失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要把你们的老师当作传道的木铎。

    老天爷把夫子当作木铎,木铎是啥东西?一种木舌铜铃。铜铃里面摇动的那个小坠子,叫舌,就像人说话,嘴里的舌头要动了才能发音说话。铃铛也一样,舌头动了才会发声。木铎是个铜铃,但舌头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叫木铎。那时肯定没有广播电视,也没有新闻联播节目,国家遇到有大政方针或者什么重要事情要发布,怎么办呢?有办法。官方发言人就摇着木铎,召集百姓聚拢来宣布。另外,古代采诗官出行,到民间进行采访,沿途也要摇着这个铃儿,就像拿着今天的记者证。

    木铎显示了统治者对人民的舆论引导,木铎的铃声也象征着对百姓的宣传教化。木铎的功能完全用作教化,不做其他的用途。另外有一种金属舌头的铜铃,叫金铎,声音更加清脆响亮,古乐器中的“四金”之一,在战场上传令时,要用这种金铎。

    仪封人这个边疆小官吏虽然偏处边陲,却是阅人无数,一向有贤人君子过此,都要见面交流一番的。他见过孔子,确认过眼神之后,认定他就是对的人,一口断定老天爷要把夫子当作木铎。意思是人在作,天在看,老天爷一直在默默观察着人间世事。现在虽是天下无道,但天下不能永远无道,既然无道已经很久,那么天理循环,否极泰来,上天就一定会选择一个“木铎”来宣扬大道于天下。中国人历来讲究顺应自然,“天”就是自然的法则。谁是这个木铎的合适人选呢,以仪封人的阅历来推断,老天爷一定会看中孔子,非孔老夫子莫属。这仪封人的眼光真是够毒的,竟被他一语中的。

    事实上,上天确实是将以孔夫子为木铎的,他好比是老天爷选派来人间的一位宣传部长,让他以先王之道来宣扬和教化天下。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奔走,各国君臣都认为他是为了求官,其实谁都不了解他,只有那知人知天的仪封人独具慧眼,知道孔子是上天派来的木铎,为的是教化各国人民,要把天道传扬开去。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孔子自己原本也并不知道。虽然他“五十知天命”,但他的初心也不是想做什么木铎,而是想做官的。可惜好不容易当上了鲁国大司寇,却不能在官位上安稳地坐下去,受到种种牵制和打击,最后混不下去了,只能带着弟子们出走,去周游列国,做一些删诗书、正礼乐、修春秋的事。

    到处游走,宣扬大道,这正是一个木铎应该充当的角色。就这样,孔子教化的功德,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把圣人之道一直流传至今。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李炳南:孔子在鲁国辞了官位,周游列国,宣传圣人之道,无人能用,好像天之将丧斯文。封人认为,圣人之道不会丧亡,故说“何必忧患。”封人之意,天下不能永远无道,既然无道已久,上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即由孔子以先王之道来施教于天下。孔子所说的先王之道,记载在五经之中,为中华文化的根本,亦当为全世界人文的根本。封人所说的天以夫子为木铎,可谓为至理名言。

    朱子: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或曰:“木铎所以徇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于道路也。”

    《论语注疏》:此章明夫子之德,天将命之使其定礼乐也。事不常一,盛必有衰,衰极必盛。今天下之衰乱无道亦已久矣,言拯弱兴衰属在夫子。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于天下,如木铎以振文教也。

    张栻:二三子何患于夫子之不得时与位乎?天下无道之久,天固将使夫子振斯文以觉方来也。盖封人知文之在兹,是乃天意耳。

    《四书典故辨正》:乃知封人知天处。《春秋演孔图》云:“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某(丘)为木铎制天下法。”此即孔注所云“制作法令以号令于天下”者。盖谓圣人虽不得位,必为天下制法,断不空生。

    《论语集说》:当是之时,莫有知圣人者,封人乃能知之,其必有所见矣。……盖以天下之乱极矣,意其必有圣人者出,而明道救时,故一见夫子而知天意之攸属,斯文之有所托也。

    《论语正义》:夫子不得位行政,退而删诗书,正礼乐,修《春秋》,是亦制作法度也。《中庸》言天子方议礼、制度、考文,孟子亦以《春秋》为天子之事,则知夫子所定之六艺,皆天子之政也。封人盖知夫子之终无所遇,而将以言垂教,故以“木铎”为喻。

    《四书发明》:封人一见夫子,能知圣道之不终穷,世道之不终乱,天意之不终忘斯世,可谓智足以知圣人且知天矣。

    蕅益大师:终身定评,千古知己。夫子真万古木铎也。

    孙绰:达者,封人!栖迟贱职,自得于怀抱;一观大圣,深明于兴废。明道内足,至言外亮。将天假斯人以发德音乎?夫高唱独发而无感于当时列国之君,莫救乎聋盲,所以临文永慨者也。然玄风遐被,大雅流咏,千载之下,若瞻仪形。其人已远,木铎未戢,乃知封人之谈,信于今矣。

    《论语稽》:夫子去鲁司寇而适卫,入疆之初,故封人得请见。《书·胤征》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封人所言,盖即所掌封疆之事,以喻夫子之不得安于位者,如木铎之徇道路以为教诲也。

    《四书释地续补》:孔子时卫都濮阳,为今大名府开州。生平凡五至卫焉:第一,去鲁司寇辄适卫。第二,将适陈过匡过蒲,皆不出卫境内而反卫。第三,过曹而宋而郑而陈,仍适卫。第四,将西见赵简子,未渡河而反卫。第五,如陈而蔡而叶,复如蔡而楚,仍反乎卫。仪邑城在今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县)西北二十里,乃卫西南境,距其国五百余里。不知孔子先至国而后仪邑,或由仪邑而国都,皆不可知。要为第一次适卫时事则无疑。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癸巳论语解》 《论语正义》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论语稽》 《论语点睛》 《论语集说》 《论语集释》 《四书典故辨正》 《四书发明》 《四书释地续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天派来的木舌铜铃——《回到春秋读论语》第64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lz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