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与金庸、蔡澜、黄霑被人称为中国特区香港的“四大才子”。
倪匡自己曾经撰写了一副对联:
“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这幅对联他经常与人念叨,很是得意。
他所替金庸写的小说是《天龙八部》的一部分,据说在替写过程中,他把阿紫的眼睛给写瞎了。
有人说他大约替写了5万字左右。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的后记中说:《天龙八部》于一九六三年开始在《明报》及新加坡《南洋商报》同时连载,前后写了四年,中间在离港外游期间,曾请倪匡兄代写了四万多字。
倪匡兄代写那一段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和全书并无必要联系,这次改写修正,征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删去了。
所以要请他代写,是为了报上连载不便长期断稿。但出版单行本,没有理由将别人的作品长期据为己有。在这里附带说明,并对倪匡兄当年代笔的盛情表示谢意。
因为知道有倪匡代笔这一事,所以自己在读《天龙八部》的时候总感觉有点别扭,读《红楼梦》和《李自成》时,也有此种感觉。
每个人心中的故事和情感不是一样的,写出来的要与前者做到天衣无缝并不是很容易。
但现实中,很多稿件都是经过编辑修改过的,因此也不能过分强调,每部小说都是作者的原汁原味。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天才捕手》,里面的主角讲的可是美国鼎鼎大名的天才编辑----麦克斯威尔.伯金斯。
他在20世纪,挖掘出了美国最著名的三位伟大作家和比他们稍微低一层次的伟大著作,这其中包括《美丽与毁灭》、《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著、《太阳照常升起》欧内斯特.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等等。
特别是对《天使望故乡》文稿的修改,遇到了各个方面的困难,甚至差点要了编辑的命。
这些事在电影里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虽然如此,慧眼识英雄,编辑始终不放手,经过多次的修改,小说最终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读小说时,因为知道有人代笔而感觉别扭,其实,完全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洁癖所造成的,如果不知道有代笔这一说,可能在读的时候依然津津有味,看不出来什么。
很多时候,无论做事或者写文章,能遇到高手指点是件好事,若是受到伯乐赏识岂不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