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升晚霞,
夕阳西下,
山村寥落几户人家。
繁星眼睛眨,
弯月斜挂,
照亮远方海角天涯。
农舍扎篱笆,
炕头闲话,
岁月染满两鬓白发。
——题记 冰雨蒙蒙
火团样的晚霞,从天山半山腰冉冉升起,一团团,一卷卷,被天山顶上弥漫的云雾淹没,转瞬间让夜幕消逝成朦胧,天色霎时暗了下来。
村中丝丝缕缕的炊烟袅袅升起,先后回村的羊群,拂起小路上的尘土,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羊粪气息,村子半空尘雾蒙蒙成一片。
羊儿东跑西窜,扬蹄撒欢,喧嚣着“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很不情愿地被主人用皮鞭驱赶着关进了圈里。
羊儿爬山坡趟沟壑,吃了一天草,累了,有的静卧在羊场,嘴里的牙齿不停地来回咀嚼,偶尔有白沫从嘴角掉落;有的相互用头顶撞,就和古罗马斗士在角斗,直到有一方认赌服输败下阵来;有的把头杵在地上,任凭小羊羔狠命的吸吮乳汁,岿然不动,彰显出母爱的伟大。
羊儿安静些许,叫声逐步停息。
伊力亚斯又在葡萄园干了一天活,把干活的工具收拾完毕,前后左右,上上下下,拍打干净身上的尘土,带着满身的疲惫,斜倚在火炕的后墙角,迷糊着眼睛,大口大口的抽着旱烟锅,随着烟锅中的火光一闪一闪,口中吐出的烟圈和着昏暗的灯光转了几个圈,混合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古丽娜打理好圈里的羊儿,给拉大车的马儿饮足了水,把饲料和草搅拌在一起,倒在马槽里,又用手搅拌一番,看着静静吃草的马儿,心里少不了一丝惬意。
古丽娜转身回到家里,无暇顾及一天的疲劳,拿出了阿爸从山那边遥远的集市上,用葡萄干换回那五颜六色的绸子布,凝神静气地坐在暗淡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皆色彩,一撇一捺成图画,针线翻飞,娴熟地打底、刺绣,提前为自己的婚事做嫁衣。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王维
热依罕进家没得半点休息,早已把干枯的葡萄枝塞进了灶火,一团烟雾过后,红红的火苗沿着锅底、土炕被吸入了烟囱,锅上冒出了热气。
热依罕淘好了大米,准备了羊油、清油、胡萝卜、羊肉、葡萄干、杏干、木瓜、食盐等食材。她先将羊肉剁成小块,再用清油炸出,随手把洋葱和胡萝卜倒入锅里爆炒,再把炸出的羊肉块混搭在锅里,并适当的放些盐加上水。
热依罕盖好锅盖,让锅里的食材温火炖二十分钟后,再把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用饭铲压平,不要搅动,要不然饭就会夹生。
半个小时开锅后,把饭食铲入盘子,稍稍冷却,清水净手后,用手抓着即食。
做熟的饭芳香四溢,油亮生辉,咸甜适中,质嫩爽口 ,令人垂涎三尺,这就是他们维吾尔族的饕餮大餐——抓饭。
抓饭也叫作“波糯”,一般只是在逢年过节,婚丧娶嫁的时候招待贵客食用。而今,有大半年了,全家都没有吃过这样的美餐,热依罕想好好地为全家人改善一次伙食,尤其是给奎尼这个“小馋猫”打个牙祭!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
趁着父母和姐姐的忙碌之际,奎尼又蹲在那个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的边上,恨不得把脑袋钻进去。电视里正在播报新闻,是使用维吾尔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重播报,奎尼实在是有些懵懂,尤其是电视机信号不好,语音杂乱,画面跳动扭曲,偶尔就会变成一片两巴掌大的雪花,使人生气,令人着急。
不得已,奎尼上跳下蹦,就像惹急了的猴子;跑前忙后,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奎尼不停地摆弄电视天线的方向,不断地调节电视画面的清晰度,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却都显得徒劳无获。
山村四面群山,屋顶上的天线杆接收的信号,时断时续,遇上风雨天气,电视没有丁点信号,成为常规。今天天气尚好,但是电视的信号依然跳跃不稳。
于是奎尼的希望破灭,他灰心至极,甚至在万般无奈之下,生气地朝着电视机用手狠狠地一拍。
“啪!”的一声,嘿,电视机奇迹般地又出画面了,还比较清晰,声音也好了许多。
“真是个欠揍的玩意儿!”。
奎尼带着一肚子不满,愤愤不平地嘀咕着。
只要从奎尼家的葡萄园背后溜出去,便是阿依家的篱笆院落。
阿依家的灯光亮闪闪,阿爸做完了最后一盘奶酪(羊奶),收拾停当,准备上炕头吃饭。
阿依没有看电视,即使她家里有大电视,并且信号远远超过了奎尼家的。
阿依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土炕中央的桌子边上,认认真真地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阿依看着阿妈还在做饭,又开始预习明天的新课程,因为阿爸说过,希望就在课本里,希望就在远方。阿依满怀着心驰神往的希望,永矢弗谖、发奋图强地学习课本知识,梦想着能考取师范。
阿依想成为一名教师,去百花园里育桃李,在万木丛中树栋梁,把希望带给远方,带给更多的孩子们!
阿依的阿妈把热乎乎的奶茶端上了饭桌,又摆了一盘焦酥喷香的烤羊肉串,从火炉中取出烫手的馕,里酥外脆,酥脆香口,这种馕是新疆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
闲倾残酒后,暖拥小炉时。舞看新翻曲,歌听自作词。鱼香肥泼火,饭细滑流匙。除却慵谗外,其余尽不知。——白居易
馕属于饼类食物,又称为“炉饼”,有在火炉中熏烤之意。馕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用酸奶(羊奶制作)加以发酵,不需用碱、苏打、酵母之类的辅助发酵原料,只是放少许盐。馕的主要辅助料有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几乎缺一不可。
流传至今的馕大都是圆状体,与饼状相似,中间稍薄,边沿偏厚。馕的中间用篦子压上许多花纹,或者用刻有“福”、“囍”、“平安”、“健康”等带有祝福、祈祷之意的木拓使劲地压在馕中间。出炉的馕,看起来花样繁多,赏心悦目;吃起来五味俱全,唇齿留香 。
最大的馕直径足有四、五十厘米,最小的和我们经常吃的烧饼相差无几,直径约有八、九厘米,厚度却有五、六厘米,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饼的厚度。
馕由于含水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加之香酥可口,富有营养,维吾尔族的祖先,为了长时间的放牧、迁徙,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食物储备方式,为后人延续、传承并加以改制,渊源流传至今。
山村的冬季天黑的分外早,村子里的小路上早已没有了走动的人影,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回到了自己温馨而舒适的家。
在这个夜色迷茫带着祥和而宁静的夜晚,妇女做饭,织毛衣,绣刺绣;男人抽旱烟,看电视,或许做奶干;没有电视可看的孩子们,去邻居家“蹭”电视,或者找自己的玩伴玩“纸牌”游戏,山村农家的生活虽含辛茹苦却也其乐融融。
弯月当空照,繁星挂满天。调皮的星星点缀在洁白的云纱间,闪闪点点,却又不甘寂寞的你追我赶,穿插在薄如蝉翼的月色中,伴山村宁静斗转星移,随皎洁月光西抹而去,湮没在天山的云雾里,连同不可捉摸的希望消失在山村外的远方。
数家灯火依稀,杂乱在群山包围的沟壑田野间,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势,在这山村却点的是那么丁点儿亮,唯有的丝丝希望又像梦幻般,遥遥延伸到山外的远方。
偶尔有几声无聊的狗叫,也是那么的嘶声竭力,刻薄地穿透朦胧的夜色,传出村外很远,很远,接下来便是山村夜晚深沉的宁静,苦苦地期待着希望和远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
弯月当空挂,希望在天涯/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作品原创,节选于文集《希望和远方》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