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爸就是被你兄妹俩给惯傻了,逢年过节,每次回去又是买礼品,又是拿钱的,可老你爸呢,这次献爱心出手就那么阔绰,也不考虑儿女们挣钱是如何的不易,真当自己是圣人啊!真是傻老头一枚……!"堂嫂噘着嘴,满脸不高兴地在堂哥面前不停地叨叨。
"我老爸生性就富有同情心,这种品性就像刻在他骨子里,再说了,儿女孝敬老人的钱物,那是应该的,至于老爸要如何支配,任何人不得加以干予,你心里有啥不平衡的呢,真是的……"!堂哥愤愤地反驳堂嫂的无理埋怨。
……
原来堂哥堂嫂这对恩爱夫妻,是因为我大伯的一次犯"傻",起了不同的争执。
想起大伯的人格品性,我是感慨多多……
大伯——我爸的大哥,人称笑面君。
大伯年青时,就长得脸宽腰直、人高马大的,走路带劲,做事干脆利落,黑色的眼睛扑闪扑闪的,透明得发光,帅气十足。
印象中,大伯特别注重个人形象,着装整齐,胡子一天一刮,一年四季天天洗澡,将就不得。
常被大婶调侃:"生成泥鳅的命,还怕裹一身泥,娇情得很!"
记忆中,大伯还是一特爱学习之人,常听大伯讲他小时候,由于家里兄妹七人,才念一年书的大伯,就缀学在家当起放牛郎,在那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的年代,根本没条件买纸笔和书籍,大伯却用细沙土铺在地上作纸张,用细树支作笔墨……
在如此环境中,大伯竟然能读多本历史书籍。
记得我们小的时侯,每年的夏夜,我们几姊妹都会早早地端起小板凳,来到竹林听大伯讲故事。
一椅、一扇、一杯清茶,就是给大伯的最好奖赏,他给大家讲哪朝哪代的奇人怪事,他讲得绘声绘色,大家听得如嫉如醉!
大伯总爱穿那件洗得发白的兰色中山服,胸前的衣兜里,总是插着一支黄色的钢笔,显得特别神气。
后来才听说,大伯是乡农技站指定的技术指导员——成了村上知名的文化人。
包产到户后,大伯种植的庄稼年年夺高产,而且他侍弄的菜园,一年四季有不败的墨绿。
那惹人的西红柿、黄瓜、甜瓜总是小伙伴描准的猎物。
如果被大伯撞见了,他会轻言细语地说:"吃吧、吃吧、下次我再多种点。"
大伯喜欢交朋友,村里人都认识他,也愿意与他交朋结友,谁不愿与有情怀的人靠近?
大伯同样好面子,无论村上哪家有困难,只要他知道,都会慷慨相助,既使自己受委屈,也从未说过一个"不"字,所以,大伯在村上人缘极好。
大伯对子女却特别严肃,在他的谆谆教诲中,堂姐堂哥一路绿灯,考了大学读了研,成了国家的栋梁!
这不,半年前,我大婶因心梗过逝了,家里只剩下大伯独自一人,在城里工作的我堂哥、堂姐,怕老人家睹物伤情,生拉硬拽把大伯接进了城里。
大伯进城后,不习惯城里那出进一关门,谁也不认识谁的生活模式,没有左邻右舍的陪伴,用他的话说——闷得心慌!
天天嚷着要回农村,孝顺的堂哥好言相劝,让他去附近公园闲转,消磨时间。
就这样,无奈的大伯,心想:只能入乡随俗、慢慢适应吧!
一天上午,他在宾河公园转了一阵后,沿着剑南路朝回走去,走到剑南路中段时,忽然发现路右侧一块空地上围了一堆人,人们指手画脚在议论着什么。
本来就爱看闹热的大伯,便凑上前去看个究竟。
他挤到里边一瞅,只见一块石凳上,坐着一位约三十多岁,面容憔悴的农民打扮的男子,那男子左手抱着一个面黄饥瘦的小男孩,右手拿着一张盖有法院印章的判决书,正在那流泪哭泣。
仔细一打听,大伯得知,那男子名叫张坤,家住城西边九龙山脚下,半年前他妻子,因横穿公路遭遇车祸身亡,不久,他五岁的儿子又查出心脏病,急需手术治疗,手术费需要八万多。
雪上加霜,张坤愁得一夜之间黑发变白。向亲朋好友借吧,亲友们都不富裕。
好在近几年,他一直在一城里建筑公司打工,公司老板拖欠他三万多块工钱。为救儿子他多次去向老板要款,不料任凭他磕头下跪,苦苦哀求,老板还是分文不给。
被逼无奈,他只好把老板告到法院,法院判他胜诉,让老板在一个月内归还欠款。
他感激法院为民作主,逢人就说法院救了他的儿子。
张坤满以为有了这纸判决书,儿子的医疗费有了着落,谁知一月后他去法院领款时,却傻眼了。
法院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因老板失踪,判决暂时无法执行。
张坤怎么也想不通,盖有法院大红印章,被他视为"圣旨"般的判决书,竟会因老板"玩失踪"而不值一文。
眼瞅着儿子生命危在旦夕,他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在这里哭求路人,希望好心人能借或给点钱,或者他可以用判决书作底押,暂时先救救自己的儿子……
围观的人听了张坤的哭诉,有的摇头,有的点头,有的骂老板黑心,有的怪法院无能,有的低声嘀咕"这是不是骗子呢?如今骗子太猖狂,让人提防不胜防……"
"是啊,是啊,人民币都有假的,何况你一张判决书……"众说纷纭,议论纷纷,就是不见几个人给钱的。
大伯心想,看那男子身边瘦得如小猴子一样的娃儿也确实可怜,于是,大伯的爱心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涌了出来,手不由己的伸进兜里掏钱,东掏西摸才凑20多块呢!
心想:才这点钱也拿不手啊!
就在这时,一个留有一撮小胡子的青年人,拨开众人,走到张坤跟前说:"老乡,我看你着实可怜,你把判决书卖给我,我给你伍仟元,一次性买断,咋样?"
张坤见有人给钱,感动得泪都流下了,他一边说:"谢谢",一边肯求小胡子可怜可怜,能不能再加些钱?
"加什么加,看你这判决书就是假的,就算是真的,那老板既然在"玩失踪",公安那边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我是看你太可怜了……"小胡子一本正经地说。
听小胡子这么一说,大伯心里也有些疑惑,便走上前,从张坤手里拿过判决书,想仔细地看看判决书的真伪,因为大伯去年帮助过村上几个农民工,一起到法院讨过公道,见过类似的判决书。
小胡子见状,误以为这不知趣的农村老头,是要抢自己的"生意",气得眼一瞪说;"我再给贰仟!"边说边轻蔑地朝大伯瞅了一眼。
大伯见小胡子这奇怪的举动,心里暗自觉得好笑,心想:既然是假的,你小子还会出钱?脑子坏了吗? 这明显就是真的哎,你小子,价值三万,才给伍仟,你也杀得太狠了吧。
大伯一边想着,一边手拿判决书,竟尴尬地站在场中央,脸一阵红,一阵白,不一会儿,大伯突然像从梦中醒来似的,他把腰一挺、头一抬,一字一顿地说:"我出三万,这判决书归我…"
"哗……"热烈地掌声响起,四下一片叫好声,气氛达到最高潮。
人们的目光定格在一身农民打扮的我大伯身上。
就在这时,大伯对张坤说:"小老乡,你在这等会儿,我去取钱,半个小时准时回来。"说着,他挤出人群走了。
大伯一走,人们七嘴八舌又议论开了。
有的说!"看他那打扮似乎不像有钱人,这家伙八成是借取钱之机,脚底板抹油——溜了!"
有的说:"别指望这老汉了,他肯定不会再回来了……"
张坤听大家这么一说,感觉有些后悔,刚才没让老汉押个身份证什么的,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半小时过后,还不见我大伯的身影,张坤有些坐不住了,他怕两头落空,忙又转头去求小胡子。
小胡子见状,拉起了硬弓:"怎么样,你上当了吧!告诉你,能给你三万块钱的人,那他才是傻逼呢,你等着吧,你做春秋大梦吧!现在我是伍仟都不想出了。"说着就要离开。
张坤见状,忙拉着小胡子的手,几乎是带着哭腔肯求他看在小孩的份上,帮帮忙,救救急……
这时,我大伯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他直径走到张坤面前,从怀里取出三沓百元大钞,往张坤手里一塞说:"拿走吧,快救孩子要紧,这判决书还是你自己揣好,以后别拿出来瞎咋乎,那是一张真正的法院判决书,你要相信政府,暂时没能帮上你……"
张坤是喜滴而泣,双膝跪地,连连叩头,千感万谢……
人们都被眼前这一幕惊住了,所有人的眼光都齐刷刷投向我大伯,顿时又是一阵议论纷纷:"知道吧,这叫真人不露相,这老汉肯定是大款,他之所以这身农民打扮,是害怕坏人盯上,怕打他的主意……"
"好人啊,好人,不但有钱,而且还是一位有爱心的大慈善家……"
后来这件事被堂哥俩囗子知道了,就出现开头那一幕!
大伯一直都是一身豪气,乐于助人、出手阔绰,性格温文尔雅的。
今年已七十岁的大伯,虽然被岁月浸染了银丝,身姿依然笔直匀称,红光满面,精气神不逊当年。
因为他生活态度好,一生潇洒不显老。
"对他人和善,自己才活得舒心,人活着,不仅得看重生计,还要有爱好和爱心才行,不然就活得没啥意思。"这就是他的人生箴言。
大伯这一生,受过穷、吃过苦,一路走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自身的修养和为人的品行及人格魅力值得晚辈们学习和敬佩!
愿大伯的晚年——夕阳无限好!
网友评论
那判决书是真的假的?大伯被骗了吗?
陈权说:咱们地隔千里,每天相互串门!从未互怼,只有互赞和好评。
积德行善平生愿
路遇张绅陷困境
三万相助解危难
谢谢老师指点✍✍☕☕
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