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哲学系统都可能被人误解和滥用,新儒家的两派也是这样。
——题记
何为理学?
儒学自先秦孔、孟奠定基本框架后,至两汉以经学形式一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后衰败长达近千年,直到进入宋代,复以理学形式的再度兴盛,到了朱熹以后,几经改造的儒学(主要指程朱理学)才开始逐步控制思想学术,进而楔入政治领域,最终得以在社会上广泛流布。 宋代的儒学是以理学的面目出现的,它的主要特色在于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在这方面,唐代的韩愈、李翱为之首开先声。入宋以后,虽有“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但实际承接韩愈、李翱道学的乃是周敦颐、张载、二程兄弟(颢、颐)。其中二程兄弟和朱熹的理学成就最为突出。
新儒家在历史的发展演化中分支出的两个最大学派,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时代和思想者。
1,程朱学派
二程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
在哲学上,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为世界本原,是宇宙的根本。程颐认为,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他认为,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而是阴阳之所以然,“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
关于人性问题,二程以为人的本性,即是人所禀受的理,于是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二程学说认为,性无不善,人所以有善与不善,是由于才的不同。才是由气而来的,气有清浊不同,故才也有善与不善之分。只讲本然的善性,不能说明人何以有恶;只讲气禀之性,则不能说明人性本善。
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人称程朱学派。
在如何看待“存天理,去人欲”的问题上,朱熹于“人性本明”的基础上提出“人只有天理、人欲两途”,“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又进一步把理学发扬光大。朱熹认为,二程的“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用天理战胜人欲。
照朱熹的说法为了了解永恒的理,原则上必须从格物开始,但是这个原则朱熹自己就没有严格执行。在他的语录中,我们看到他的确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某些观察,但是他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致力于经典的研究和注释。他不仅相信有永恒的理,而且相信古代圣贤的言论就是这些永恒的理。所以他的系统中有权威主义和保守主义成分,这些成分随着程朱学派的传统继续发展而日益显著。程朱学派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以后,更是大大助长了这种倾向。
但可惜的是程朱理学这么好的学问,后来也一度被明清两代的很多掌权者和思想者所误用和滥用,以至于歪用。
2,陆王学派
陆王学派就是反对这种保守主义的革命,在王守仁时期,这种革命运动达到最高潮。陆王学派用简易的方法,诉诸每个人直觉的知识,即良知,也就是各人“本心”内在的光明。陆王学派,虽然始终没有像程朱学派那样为国家官方承认,却和程朱学派一样地有影响。
陆九渊学说的核心是“心即理”说,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个人心中,心是惟一的实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心”和“理”是永恒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陆九渊特别凸显心灵的意义,把人心提升到一个很高的认识地位,其实其本意当然是把人的道德理性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上升到终极依据。
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对中国文化产生过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1)勇于怀疑、否定旧权威的批判精神和不盲从、不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学风,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主理性。
2)视“心”为宇宙间最高存在的主观唯心论。
3)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不羁的自主精神和自尊自重的人格。
陆王学说的核心——心本体
何为心本体?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凡知觉处便是心”。
在陆九渊和王阳明看来,“心”即“我的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但是王守仁的哲学也被人误解和滥用。照王守仁本人的说法,良知所直接知道的是我们意志或思想的伦理方面。它只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但是不能告诉我们怎么做。要知道在一定情况下怎么做我们应该做的事,王守仁说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实际做法。可是后来他的门徒发展到似乎相信,良知本身能够告诉我们一切、包括怎么做。这当然是荒谬的,陆王学派的人也确实吃尽了这种谬论的苦头。
王守仁用禅宗的辩论方法批评佛家。这样的一种辩论方法,恰恰是最容易被人滥用的。
有一个讽刺故事,说是有个书生游览一个佛寺,受到执事僧人的冷遇。有一个大官也来游览,却受到最大的尊敬。大官走了以后,书生就问僧人为什么待遇不同。僧人说:“敬是不敬,不敬是敬。”书生就照僧人脸上狠狠打了一耳光。僧人愤怒地抗议道:“你为什么打我?”书生说:“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王守仁的时代过后。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无疑是批评王学和禅宗的。
结语——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同属宋明理学,但多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称“客观唯心主义”)。
无论是哪个派别,其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文化精髓都非常好,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些和传承,对于如此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正确对待和应用,千万不要滥用和误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