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鹧鸪天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07:01 被阅读0次
夜读:鹧鸪天2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

“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

“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

“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

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

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作者心中的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相关文章

  • 夜读:鹧鸪天2

    灯下细品,反复沉吟。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方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

  • 夜读:鹧鸪天2

    重温经典,反复品读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仿佛梅香缕缕,沁人心脾;更显出词人风流倜傥,自成高格,清雅不凡。这是...

  • 夜读:鹧鸪天2

    接句以“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叙写寂寞情状。 “酒阑”,即酒意将尽。主人公喝完酒后,再喝上几杯团茶,那...

  • 鹧鸪天~~路转山明树隐墙

    鹧鸪天~~路转山明树隐墙 文/诗酒客 11月23日,午后,闲逛玉泉寺,登后山,夜读东坡词,有所感悟,以鹧鸪天...

  • 鹧鸪天.夜读

  • 《鹧鸪天-夜读》

    日暮西山去已休, 千堂万阁空悠悠。 华灯照彻烟雨巷, 人影散尽风满楼。 夜如水,月似钩, 庭院深处有闲愁。 最是百...

  • 夜读:鹧鸪天

    寒夜归来,放下所有尘俗琐事,烧水沏茶,品茗读诗词。重温风流蕴藉的艳词高手晏几道的《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这首词...

  • 夜读:鹧鸪天

    日月经天,草木纬地。唯有经典,让人矗立于苍茫的天地之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灯下夜读黄庭坚的《鹧鸪天•...

  • 夜读:鹧鸪天1

    窗外寒意阵阵,屋内茶香缕缕。重温经典,灯下品读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

  • 夜读:鹧鸪天1

    近来连续放晴,春意渐起,夜里品读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鹧鸪天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uk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