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谈日更达人联盟雅阁
读《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之阿奎那,人生幸福在于信仰(11)

读《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之阿奎那,人生幸福在于信仰(11)

作者: 小河边的依依杨柳 | 来源:发表于2022-07-21 06:58 被阅读0次

托马斯  阿奎纳(1225-1274),出生于意大利贵族家庭,在巴黎大学求学期间师从大阿尔伯特。

阿奎纳是中世纪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之前的所有哲学讨论都了如指掌,尤其难得的是,他还精研亚里士多德哲学,所以能够会通哲学的每一个领域。

阿奎纳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注解比原文多出不止10倍,可见其学问功力。

阿奎那立说的出发点是: 要在人类心智所及的范围,对存在物与存有详加说明。

他特别注意“存在”一词,“存在”意指具体的、实在的万物,要探讨的是万物如何存在、有何条件、基础是什么。

形而上学中讨论上帝的部分属于自然神学,是哲学所要研究的最后领域,如此以来就可以区哲学与神学。

阿奎纳认为亚里士多德是最典型的哲学家,他的学说不藉上帝信仰而运用人类心智的最具体表现。不过,若要圆满实现人生目的,人还需要信仰的启示。

人的知性由可感觉之物就开始,进而超越感觉而不局限于物质的实体,走向非物质领域。

他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组合。一个完整的人拥有三种层次的能力:

一,生长层次:营养,成长,繁殖。

二,感觉层次:五种外部感觉(视、听、触、嗅、味),与四种内部感觉(分辨力、想象力、臆测力、记忆力)以及移动能力、感性欲求。

三,理性层次:主动知性、被动知性、意志。

人有自由意志,人必然追求幸福。追求幸福就是普遍的善或善自身。

意志有其必然的一面(关于目的与幸福),也有其自由的一面(关于达到该目标的方法选择)。

自由意志是指自由选择达到目的之方法,这种自由来自人的理性,帮助人进行判断,所以自由意志不能脱离人的思考。

阿奎纳指出,人的意志趋向普遍的善,人的行为要遵循自然法则与永恒法则。

自然法则建立于人性之上,人的自然本性包括保全生命、繁殖、养育后代,以及寻求真理,人因而有了义务,为了约束自由意志去实践其达成最后目的所必要的活动。

哲学家认为有德之人是最独立的,在阿奎那看来,有德之人是最信仰上帝的。

人在本性上是社会性的存在者,分工合作形成国家,所以不能说国家是罪恶的结果。人需要社会以谋求共同的善,因此,国家的成立是为了保障人民获得共同的善。

要使国家的目的得以提升,君王应该尽力命令那些引人走向善和幸福的事情,而禁止那些背道而驰的事物,统治者没有权力宣告违反自然法则(包括良心)的法律。

阿奎纳的代表作是《驳异大全》与《神学集成》,都是大部头的著作。

他总结了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哲学,发展出庞大的系统,立论温和,说理清晰流畅,学术界认为阿奎那是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哲学家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之阿奎那,人生幸福在于信仰(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wy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