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唐三藏法师的译本。据闻,当年唐太宗曾经出榜昭示天下,征求高僧大德者将《般若心经》删改,如能删一字而不失其义者,赏黄金百两。结果无人可改一字。
可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演说的佛理是字字玄机,广博深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义,亦为《大般若经》之肝心也。此经为般若菩萨及文殊菩萨成佛的自内证,为开发大脑潜能之秘键,其不可思议的魅力,非语言可说其万一。
般若菩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解
“般若”,一般解释为“智慧”,“智慧”是指人类对世界万物所知所解的能力,称为“世间智”。是指一个人不以肉体感觉器官所论定的真实智慧,而以人的灵性所体会的真正智慧,称之为“无漏智”。这包容的宇宙真理,才是“般若”。
文殊菩萨“波罗蜜多”:凡夫和佛所差只是一念之间,实践是转迷开悟的桥梁,解脱开悟了,波罗蜜多这座桥便是不存在的。多数人却仍迷在桥上,不知桥乃是一个通道,而非彼岸。
举例:人是演员,今生来到尘世,就是要演一个角色。演员就要有演员的道德,尽量将自己的戏演好。但人偏偏是自找麻烦的动物,总是妒忌别人演的角色,自己出场演小兵时,总是妒忌人家演皇帝或主角的。结果舞台乱了,因为配角抢了主角的戏。
好的戏要靠每个重视自己岗位的演员用心演好自己的角色。人要将自己应做的事做好,莸得圆满就是最大的成功。因此不要谈宗教谈到外太空去,将自己的本份做好就是人生了。
成就一件事,从开始到自己的目的地出发到完成,就叫做“波罗蜜多”。
翁方纲书(清)“心”可作为“心脏”解,同样的心,每个人的表面无论多么变动,在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宁静的心,都有这超越时空、永恒存在、超越实在的理性之心。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赵孟頫书(南宋一元初) “经”是一道桥梁。“心经”不是经,是人修行的桥梁。天魔外道皆佛性
四魔三障成道来
佛界魔界可共理
一相平等无差别
诸法本不生 自性离言说
本来无垢染 因业等虚空
张旭书(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欧阳询书(唐)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梵文整理编辑制作:人在五行中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各位大德如有异议或不妥,请斧正或联删。谢谢!)
网友评论
闲来静坐送夕阳,懒合经书青丝长。
安神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缘
诗为清酒词羽裳,禅音素曲叙春江。
幽谷修身食经卷,般若心经自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