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道禅境菩提树下艺术之家
《西游记》与《心经》的渊源和奥秘

《西游记》与《心经》的渊源和奥秘

作者: 常观法行 | 来源:发表于2017-02-08 13:17 被阅读192次

    似乎是看这样版本的图书,更能体会字里行间的妙处!一边点头,一边“噢,噢,噢!”

    买啦,买几套!回家读!

    线装藏书 卷本 竖版简体 字体刚刚好 重量刚刚好 拿起了放不下了

       写每个系列之前,我总会先将我的问题总结起来,有时候会百度一下,当然,不管是哪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越看越迷惑,所以,我做这个系列之前,先要奠定一个理念,那就是充分尊重原著,以原著为最终导引,绝不猜想臆断,更不会将自己的分析断定为百分百正确,因为也许经过时间的流逝,我不再三十五岁,那个时候,我的想法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所有的解说和总结都是我目前这个阶段对西游记的理解,望朋友们给予理解!

    如果说接触《西游记》和《心经》早晚,那朋友们要肯定笑一笑,自然是《西游记》不假,因为《西游记》是伴随着我们80后走过了每一个暑假和寒假,如果说看过无数遍也不为过吧!

    但是朋友们错了,接触《西游记》原著确只是在今年,比去边接触《心经》要晚!去年接触国学以后,看的书多了,总是看到说《心经》如何如何,所以,我找了一本看了看读了读,还下载了很多关于《心经》的歌曲,读了几遍,抄写了几遍,就了然与心,没事儿的时候,就自己心里默念,晚上睡觉之前还工工整整的背写三遍,那段时间6岁的女儿受我影响,都会背诵《心经》了,呵呵!虽然不太懂得是什么意思,但是,总觉得心静了,四周一片祥和,做梦也会看到很到很多大大的笑脸!后来去图书馆,我就经常看《心经》的各种注解,虽然粗略看完几本后,跟我自己臆断的有些出入,那些佛学大师们也是各说各的,但是我并没有迷惑,因为,虽然只有短短260字,但是,每个人的理解都可以是不一样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讲也讲不明白,跟很多道理是一样的,必须要自己去领悟!这个道理就好像,不管我们看多少关于别人怎样成功的书籍或著作,都不会同样的获得成功,每个步骤必须自己去经历!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是吧!

    呵呵,貌似扯远了,说回《心经》!我还买了赵孟頫的《心经》挂图,呵呵,就挂在我的学堂里!所以说,我对《心经》的态度,可以说是及其认真的!

    第一遍看到西游记的十九回,出现了《心经》,第二天,我就将全书里关于《心经》的段落总结了下来!

    那我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西游记原著和《心经》的渊源!

    说到,心这个字,在第一回悟空拜师的时候,老师的洞府,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里是个非常著名的字谜,那就是“心”或“寻心”,在这里,作者似乎已经点明,孙悟空这个领衔主演通过拜师,取经,等种种经历,寻得自己真心的过程!呵呵,臆断臆断啊,不喜勿喷,到底为何,我会再第二集里,研究悟空和他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师傅的!

    说回《心经》,唐僧收了悟空和八戒之后,遇到一位乌巢禅师,他将史实中唐朝玄奘对《心经》的绝妙译本传给了我们的小说中的唐僧同志!佛法精华中的精华!我们来看一下: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殷勤致意,再回:“路途果有多远?”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我们平常所说《心经》260字,这里说270,其实是将题目并入《心经》里面,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原著中这里,是师徒取得《心经》和《心经》的内容!需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心经》确实就是我们千年来流传的真正的玄奘的《心经》译本!的学者说,原著中取经,其实现在已经取到了,以后取到的经书除了名字外,原著并没有过多的说明内容,只是这一部《心经》说了又说,悟了又悟!我也比较赞同这个说法,其实整个取经的过程看似是与妖魔争斗,其实同样也是他们师徒自我成长和领悟的过程,我们下面就来看,通过《心经》这条线索,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请接着往下看: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偈曰:“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传了《心经》,第二十回篇首,就是这个偈子!我们看一下描述,这里是悟彻,常念常存,一点灵光字透!唐僧小时候就入佛门,才也是一点灵光自透,我们看一下下面就有意思了,大部分是悟空对师傅深层次的讲解《心经》!大家是不是有点不信,好了,我们先不说,接着看: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自宝象国救了公主,承君臣送出城西,说不尽沿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却又值三春景候,那时节:轻风吹柳绿如丝,佳景最堪题。时催鸟语,暖烘花发,遍地芳菲。海棠庭院来双燕,正是赏春时。红尘紫陌,绮罗弦管,斗草传卮。师徒们正行赏间,又见一山挡路。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

    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长老勒回马道:“我当年奉旨出长安,只忆西来拜佛颜。舍利国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行者闻说,笑呵呵道:“师要身闲,有何难事?若功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长老闻言,只得乐以忘忧。

    这里唐僧已经经历了几次劫难,先跟大家说一下,原著里的唐僧可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是什么得道高僧,他很有意思的,自私,胆小,怨天尤人,等等,以后我们会有一个篇幅,专门讲一下唐僧,相信会颠覆大家对唐僧的印象!这里,唐僧显然已经害怕,也晓得了一些分辨妖精是非的本领,呵呵!孙悟空就有意思了,他在这里有句话,是《心经》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只读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下面长老又有话说,对取经开始了抱怨,而却还是孙悟空解答了他的疑惑,或者是给长老一个小讽刺,弄得长老哑口无言,只得乐以忘忧!这里的“只得”二字写出了当时长老的心境!呵呵,长老可是个有点小气的人,不信,咱们往下看: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师徒们出洞来,攀鞍上马,找大路,笃志投西。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

    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三藏闻言,默然沉虑道:“徒弟啊,我一自当年别圣君,奔波昼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夜静猿啼殊可叹,月明鸟噪不堪闻。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行者听毕,忍不住鼓掌大笑道:“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八戒回头道:“哥啊,若照依这般魔障凶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沙僧道:“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只捱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觉得很好笑,这次,悟空对“无眼耳鼻舌身意”进行了具体的讲解,这里补充个常识,我们常说的七情六欲里面的六欲即为此:眼耳鼻舌身意!这里悟空借《心经》之言,指出师傅连六欲都没有祛褪!原因就是三藏的表情,看,: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看这里面的形容词,长老“大惊”而行者“笑道”,这次师傅又不高兴确实又找理由了,说是思乡,其实悟空很善解人意的!又给师傅打了一针强心针!呵呵!我们接着来看,围绕《心经》,故事又如何发展的: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陛下,龙神俱在家,只是这国师法不灵,请他不来。等和尚请来你看。”国王道:“即去登坛,寡人还在此候雨。”行者得旨,急抽身到坛所,扯着唐僧道:“师父请上台。”唐僧道:“徒弟,我却不会祈雨。”八戒笑道:“他害你了,若还没雨,拿上柴蓬,一把火了帐!”行者道:“你不会求雨,好的会念经,等我助你。”那长老才举步登坛,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归神,默念那《密多心经》。正坐处,忽见一员官,飞马来问:“那和尚,怎么不打令牌,不烧符檄?”行者高声答道:“不用!不用!我们是静功祈祷。”

    这个故事是很好玩,这里不多说,只是略代,这个长老也不会什么其他的佛学理论了,估计只会念《心经》,呵呵! 以前他不是高僧,会小乘佛法吗,怎么遇到事情都是《心经》,呵呵!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这里,已然到了第八十回,唐僧已经经过了很多次困难险阻,来看看他现在对《心经》的态度,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里用了个“讽”字,在我看来可谓非常奥妙,因为前面大家看,有四个字,那就是“明心见性”,历经千辛万苦,恍然明白了什么呢?我们需要对他的心静的改变做个详细的分析过程,这个以后说,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却说长老辞别了钦法国王,在马上欣然道:“悟空,此一法甚善,大有功也。”沙僧道:“哥啊,是那里寻这许多整容匠,连夜剃这许多头?”行者把那施变化弄神通的事说了一遍,师徒们都笑不合口。正欢喜处,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马道: “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心!   放心!保你无事!”三藏道:“休言无事。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煌,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所以,略过篇幅不多,先是师傅好像悟空一般也能看出了些许困苦端倪,是佛是真的长进了,呵呵,师徒二人,对所理解和传授的《心经》有了怀疑和讨论,这也是,上篇中,唐僧讽念的原因吧!大家多读几遍,现在的长老心静绝不似以前,而是,心神顿爽,万虑皆休!原来,千经万典,只是修心!这次是真的领悟了,呵呵!下面这一回,是最后一次提到《心经》了,各位看官且看: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却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这里只是稍提一下,但作为《心经》的结尾,却意义非凡,悟空什么都没说,长老也不说,后来借八戒和沙僧的嘴,三藏才说明了真实的意义,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跟西游记第一回相呼应,整个取经的过程,恰好是一个“寻心”的过程,奇妙吧,哈哈,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目前这个阶段的理解!

    到此,《心经》在西游记里的描述告一段落,从这里我们也能总结出,作者对《心经》的理解和渗透,从我开始念诵《心经》到现在,我也从没想过到底何解,只是,念诵,读,慢慢的让那种精神渗透!

    说起来,有人肯定又说,你咋信佛教了呢,其实,我们可以去查看一下,《心经》,并不是只有信奉佛法的人可以读,西方人也读,好东西,没有宗教的限制,觉得好就可以读,觉得对改善自己的心境有用都可以读,可以写!

    当然,我觉得是非常有用的,不过,再次声明,我不是佛教徒,佛法和佛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过几千年的流传,能称之为“经”的肯定是好东西,根本就不容许我们有任何的质疑,《易经》,《道德经》,《圣经》……,好吧,如果有机会,有能力,我还会跟大家唠叨的!

    说回,《心经》,只有260字,看完此文,想学又找不到方法的,找我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如有兴趣,可以点击以下链接

    《心经》各版本唱诵念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游记》与《心经》的渊源和奥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vvittx.html